在科技館里過周末,已成為孩子們最期待的一項活動。“我們小時候沒有條件,科技館只有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才有,現在我們家門口也有了免費開放科技館。為了讓孩子高興,我和他媽媽每周都會抽時間帶他去。”吉林省科技館外,和孩子一起等待入館的家長楊超說。“兒子4歲的時候,我第一次帶他來省科技館,本來還怕他會感到無聊想要離開。沒想到他玩得不亦樂乎。從科技館出來后,他還不停地說著下次還要來。要說帶孩子來科技館有什么實際意義?我想帶他來這里,能讓他在玩樂中潛移默化地長見識,了解科技的奇妙。”摸著孩子的頭,楊超笑著對記者說。
“吉林省科技館從無到有,從萬眾聚焦到正式進入公眾視線,它的建設和運營承載著全省人民的高度關注與熱切期盼。向全省民眾普及科技知識是我們的責任。”省科技館館長郝鶴介紹道。作為集實體科技館、數字科技館、流動巡展以及其他基層科普服務設施于一體的現代科技館,省科技館在2016年5月正式開館,免費對外開放。
目前,省科技館實體館總面積4.3萬平方米,常設展館有夢想的搖籃、智慧的階梯、創造的輝煌和我們的未來不是夢、實踐夢想五個主題展區,有展品展項460余件套。館內附設動手實踐區、4個特效影院、多功能廳、會議室、實驗室等,是一座多功能、綜合性的現代化科技館。現在,它已經成為全國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被長春市教育局授予中小學校外科技教育活動基地。常設展廳傳達給參觀者的知識畢竟有限,所以,省科技館充分利用館內的臨展場地自主舉辦或承辦緊貼社會熱點的內容和靈活多樣的臨時展覽。像“蟲動一夏”昆蟲科普展、虛擬現實科普展覽、海洋精靈水母主題展等多個臨展,就十分受歡迎,掀起了觀展熱潮。
青少年朋友們在省科技館里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快樂。
“媽媽帶我參加了‘蟲動一夏’昆蟲科普展,我不僅看了《蝴蝶的蛻變》《獨角仙奇遇記》,還見了好多以前我沒見過的昆蟲標本。在蝴蝶房里,我近距離的和飛舞的蝴蝶一起玩耍,它們五顏六色的,真的是太好看了。最后,我還和媽媽親手制作了昆蟲標本。這次我玩的太高興了,希望下次媽媽還帶我來玩。”長春市解放大路小學學生張秋月說。
“省科技館里我最喜歡的是力學世界與美妙之音,在這里,我了解了超聲測距和水琴,學習了浮力潛艇和滑輪拉物的工作原理。科技館里的實物展示讓課本上枯燥無味的知識變得十分有趣,科技館里太好玩了。”長春市吉大力旺實驗小學學生劉鑫說。
“宇宙空間站讓我印象最深,展廳全方位打造的太空情景,以宇宙空間站為中心進行營造。我還看到了宇宙空間站內部設施,這種體驗真是太棒了。”長春市機械電子學校學生張昊高興地說。
通過開展包括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在內的流動巡展,省科技館深入全省各地的鄉鎮學校進行科普展覽,為孩子們帶來精彩的科普大餐。他們的流動巡展每期展覽兩個月,每年巡展12-16站不等。今年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情況下,省科技館融合線上線下力量,開展了3次科普云課堂暨中國流動科技館吉林線上巡展活動,通過網絡拓寬科普的覆蓋面,為我省各地區青少年及科技老師零距離接觸科學、體驗科技、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搭建了平臺。
“工作中,最觸動我內心的是孩子們對科學知識渴望的眼睛。每次我在館內進行講解的時候,孩子們見到課堂上沒見過的東西,都圍在附近笑著問這是什么?為什么?。那時,他們的眼睛比天上的星星還要亮。通過我的工作,能激發他們對科學探索的興趣,讓我特別有成就感。” 省科技館培訓部科技教師楊超博說。
截至目前,省科技館實體館共接待參觀者210萬余人次,流動科技館已完成全省所有縣區的第一輪科普工作全覆蓋,覆蓋人數達200萬余人次以上;數字科技館瀏覽人數已超25萬人,閱讀瀏覽超百萬。連續2年舉辦的科普夏令營,深受學生和家長的喜歡。
短評:科普惠民,幸福立心
“走,周末去科技館。”在吉林省科技館進行科學啟蒙,孩子們和科技零距離接觸,享受著科學帶來的快樂。
科教興國需要科學普及,實現中華夢想需要科學普及!吉林省科技館作為科學普及的載體,對我省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的意義重大。它打開神秘的科學大門,引導大家重視科技。作為別樣民生禮包和知識的寶庫,省科技館任重而道遠。經過不斷的完善,它會將更多的自然、人文和社會領域的科學研究成果科普給全省青少年,讓科學在每個人心中種下夢想的種子,慢慢的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