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井蓋隨處可見,但卻很少有人知道這井蓋下是怎樣的世界。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一名普通的排水女工白玉晶,走進井蓋下的天地。
“一座城市就像一個人體,城市的排水管路就像人的血管和排泄系統一樣,無論哪一個地方出現了毛病,都將影響整個城市的正常運行。我是一名城市醫生,我的工作就是保證城市排水系統健康暢通。”白玉晶對自己的工作有著特別的感慨。
在遼源市水務集團,一提起白玉晶,沒有不豎大拇指的。她的名字像白玉一樣晶瑩,但她干的活卻是又臟又臭又累的清掏排水。從21歲參加工作就來到清掏排水一線,掏窨井、鉆陰溝、疏雨水、通管路,在漂著垃圾糞便污穢的下水井里一干就是23年。
初入職場,沉淀物打撈上來的時候,每當看到路人不屑甚至鄙視的目光的時候,白玉晶也曾暗自流淚,好在她碰到了當時的老班長——遼源市水務集團排水維護隊原“三八排水班”班長、全國勞動模范楊麗杰。
老班長用身體力行和不厭其煩的說教解開了她的心結。慢慢地,她的心中多了一分自信:“我的老班長能夠憑一把勺子、一把鏟子自信滿滿地走進人民大會堂,我也能!”憋著心里的這股勁,她一步步走到今天。
2009年,白玉晶光榮地走上了排水維護隊隊長的崗位。急難險重的任務,她總是搶在最前面。2013年,她率隊對盛達開發棄管樓進行排水改造。由于多年棄管,出水井被當地居民私接成化糞池。改造難度加大,白玉晶第一個掄起大錘,糞水濺得滿臉,硬是在舊混凝土管上砸出窟窿,重新接上了水管。僅用13天就改造了17棟樓。
2017年1月,勘查到仙城街蓋板渠內淤堵,危險系數和難度相當大,她帶領同志們縝密制定了預案,和5名男同志一起背起30斤重的循環呼吸器,扛著記錄儀、脖子上掛著手電筒、手里拿著氣體檢測儀等裝備,從5米高的地面下到了渠內。為了查清情況,在漆黑淤堵的地下,她們彎著腰,蹲著,有時還得爬著走,雙腿泡在冰冷的污水里,克服了重重困難和危險,在這一公里的蓋板渠,他們整整鉆了四個多小時,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過往的7000多個日子里,她幾乎每天都機械地重復著同樣的工作,全市200多公里排水管線、1萬多座排水井、500條米明溝、暗渠、12座沙倉等就是她的戰場。
“寧可一人臟,換來萬人潔。”白玉晶覺得,能讓大家喝到潔凈的水,她就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