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三道河子村,草吐新綠,樹放嫩芽,“哞哞”的牛叫聲此起彼伏。
“這幾天,備春耕一定得抓好,東邊那塊地是不整完了?還有山林防火,一定得向村民宣傳好,保障萬無一失。”一大早,谷鳳杰就在村班子會議上布置最近的重點工作。
2010年7月,谷鳳杰繼承丈夫遺志,接任三道河子村黨支部書記。11年來,她始終牢記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夯實黨的基層堡壘,發展產業、帶民致富,推動鄉村振興,傳承美德、弘揚孝道,打造基層治理新模式,得到了村民的衷心愛戴和各級組織的充分肯定。
谷鳳杰是土生土長的三道河子村人, 1998年,她與丈夫丁志華在大石頭鎮經營魚館,家里每年收入十幾萬元,成為敦化為數不多的“萬元戶”。就在事業發展正紅火的時候,大石頭鎮領導主動找到丁志華,動員他回村任職,帶領村民拔窮根,摘掉村里的“貧困帽”“上 訪帽”。
剛闖出一片天的丁志華毅然回到三道河子村,丈夫的一言一行在潛移默化中感染著谷鳳杰,為了支持丈夫全身心地投入村里的工作,她關閉了餐館,全家人一起搬回了三道河子村。從此,谷鳳杰做起了丈夫工作上的好幫手,生活中的賢內助,家里的生意項目越來越少,夫妻倆為村里想的做的卻越來越多。短短幾年,三道河子村村民就改掉了往日陋習,一心忙著脫貧致富,村里再也沒有纏訪鬧訪的情況發生。
天有不測風云,正當三道河子村逐步好轉的時候,2010年5月19日,丁志華突發心臟病,倒在了村黨支部書記的工作崗位上。當年7月舉行的村黨支部書記選舉中,村內16名黨員全票推薦谷鳳杰,村民們也懇請道:“丁書記走了,你可不能不管我們啊!”一邊是“小家”,一邊是“大家”,想到丈夫未盡的工作,想到村黨組織的信任,想到村民們的重托,谷鳳杰毅然接過丈夫手中的接力棒,挑起了三道河子村黨支部書記的擔子。從那天起,丈夫就是她前進路上的榜樣,帶領父老鄉親過上好日子的信念也在她心里深深扎了根。
三道河子村是澇洼地,莊稼十年九不收。“只有產業興旺,黑土地才有吸引力,奔小康才能可持續。”帶領村民發展產業、過上紅火日子始終是谷鳳杰的不懈追求。在她的帶領下,三道河子村2011年成立敦化市谷豐大豆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建成以大豆、玉米為主的農作物種植基地6000余畝,社員人均增收5千余元;2012年創辦三河富民蛋業專業合作社,實現銷售收入580萬元。2015年,谷鳳杰又帶領村民發展養牛項目,目前全村存欄黃牛3千余頭,年銷售近千頭;2019年,她又為村民聯系就近務工項目,幫助鄉親們增收……一個個產業項目,讓致富路越走越寬。11年來,三道河子村人均純年收入從8000元增長到3.5萬元。
“腰包要‘鼓’起來,腦袋更要‘富’起來。”這是谷鳳杰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她認為,唯有精神扶貧才能徹底斬斷“窮根”,才能凝聚人心,讓村民更有精氣神。
工作中,谷鳳杰把加強基層黨建、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作為鄉村治理的重要根基。她帶領村“兩委”班子全面實施富民強村戰略,深入開展創建“五好黨組織”,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廣泛開展理論學習,組建黨員“宣講小分隊”,逐門逐戶宣講黨的新思想新理論;開展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活動,設立黨員示范崗,并率先提出并開展“村級事務黨員代辦”活動,建立村級黨員事務服務站,實施村民事務代辦制等14項黨務創新舉措。如今,“有事找書記、發展靠支部”“聽黨話、跟黨走”成了村民們的共識,入黨也成為年輕村民的新目標。“目前,三道河子村已有黨員22名、入黨積極分子7名,另外還有12名村民遞交了入黨申請書。”谷鳳杰說。
培育文明村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谷鳳杰從“孝”抓起。她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鄉村基層治理之中,依托道德力量,樹孝風、定孝制、開講堂、評孝子,以孝聚合力,讓村民傳承孝道、銘記黨恩,讓知恩感恩的良好風氣滋養村民心靈,在潛移默化中教育引導村民積極向上、孝悌向善。2018年,三道河子村被中華孝心示范工程組委會命名為東北三省唯一的“孝賢村”。
實現鄉村振興,里子好,面子也要亮。谷鳳杰以改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口,先后完成三道河子村主巷道柵欄建設8500延長米、修建農田作業道5600延長米,完成牧業小區一期工程建設2000平方米……目前,三道河子村已基本構建起“設施齊全、功能完善、路網相連、畜牧分離”的新型鄉村生態布局。
陽光下的三道河子村,分外美麗。新時代下,如何乘著鄉村振興的東風,讓村民過上更好的日子,谷鳳杰心中早已有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