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至16日,省人大常委會組成6個檢查視察組,開展全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執法檢查和強化科技創新支撐工作視察。這次檢查視察,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關于科技自立自強重大決策部署,緊扣我省“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任務,緊扣省委召開的全省營商環境建設大會精神的貫徹落實。
各檢查視察組緊緊抓住市場環境、政務環境、要素環境、人才環境、法治環境、開放環境六大環境中的關鍵問題開展監督,緊緊抓住強化科技創新支撐中的核心技術攻關、研發能力提升、企業作用發揮、人才隊伍培養、創新生態優化等關鍵問題開展監督,堅持問題導向,帶著問題深入基層,在檢查視察中及時總結問題,推動解決問題。通過明察暗訪、現場交流、書面和座談反饋等方式及時提出意見建議,督促省政府相關部門、當地政府切實加強和改進相關工作,通過精準監督有力推動了我省營商環境建設和科技創新支撐工作。
壓實責任 提高政治站位
各檢查視察組發現,我省各地都把優化營商環境和強化科技創新支撐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扎實開展工作,認識到位,態度堅決,貫徹有力,能夠在實際工作中壓緊壓實責任,不斷提高政治站位。
我省各地都認真貫徹落實省委決定建立的“五級書記抓營商環境”工作機制,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抓、帶頭抓、負總責,分別成立營商環境建設和科技創新工作領導小組,形成工作閉環,上下貫通,一抓到底。我省營商環境總體正在改善,相關體制機制正在完善;我省科技創新支撐平臺正在發展,一批高新科技項目正在孵化。
以長春市為例,圍繞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科技創新密集出臺政策措施,深入開展“專班抓項目”“萬人助萬企”行動,以“五化”(清單化、圖表化、手冊化、模板化、機制化)工作法推進落實。將環境建設作為“十四五”時期振興發展的突破點,打造經濟新動能,形成一批優勢互補、特色鮮明的科技創新區域。發揮后發優勢,組建“國家半導體激光技術創新中心”“阿里云雙創平臺”“凈月數字科技孵化基地”等一批科技創新平臺;培育創新主體,發展壯大一汽啟明、長光辰芯、永利激光等一批科技創新企業;破解“卡脖子”難題,在“芯、光、星、車、網”等領域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
多措并舉 突出人才作用
各檢查視察組發現,我省各地都聚焦營商環境和科技創新密集出臺了一批針對性強、操作性強、切實管用的政策措施,不斷深化簡政放權、加強放管結合、提升服務質效,實現了綜合施策,精準發力,成效顯著。
我省各地都前所未有地深刻認識到了人才的特殊重要性,把人才作為振興發展第一資源,積極為人才搭建干事創業平臺,發揮優秀企業家和高端人才的引領示范作用,千方百計引進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
以吉林市為例,吉林市依法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實行書記、市長“雙組長”推進;制定《三年行動方案》,運用以評促改、考核專班、第三方評估等方式,優化涉企服務,增強要素保障。圍繞“一體雙翼”科技創新創業生態體系建設,提升創新創業環境建設,提升科技創新帶動作用,提升校城融合發展水平,提升人才引進工作。“十三五”期間,“吉林市科技創新發展計劃”累計支持和培育人才174人,支持資金2677萬元;行業領軍專家14人,支持資金1620萬元;注重未來青年人才培養,支持資金977萬元。通過“引進科技領軍人才創業項目”,引進高端人才。
精準施策 解決實際問題
這次檢查視察,在充分肯定我省各地在優化營商環境和強化科技創新支撐工作取得的成績的同時,檢查視察組也發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意見建議。
對于優化營商環境,檢查視察組建議,一要強化政策落實。進一步解放思想,學習借鑒發達地區的好經驗好做法,加強政策法規制定的創新性、前瞻性、協調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從政策層面解決企業難題。整合國家、省、市惠企政策資源,及時精準解讀推送,讓企業便捷準確掌握政策信息。二要提高服務質量。增強改革創新精神,深入推進流程再造,增強配套性,更大力度縮減時間、減少環節,讓企業辦事更高效、更便捷。要改革公共服務供給,發揮市場作用;政府要協調要素配置,在保價穩供上加強跨區域合作,擴大供給能力,滿足企業需求。三要完善保障體系。增強服務意識,建立更為務實的“親”“清”政商關系,切實為企業辦實事、解難題。要深化多元化解矛盾糾紛機制,持續推進包容審慎監管。要加強要素保障,在土地、物流、環境等政策精準供給上下更大功夫。
在強化科技創新支撐方面,檢查視察組建議,一要提高經費使用效益,有效落實惠企政策。加強和改進科技經費管理,確保財政專項經費及時劃撥到位。認真落實好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免、科技型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惠企政策。探索建立政府、企業、社會資本多方參與的多元投資體系。二要集中科技力量發展優勢產業,形成集聚效應。利用比較優勢打造區域性創新高地,加快產業鏈供應鏈補短板,實現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形成集聚效應帶動區域經濟發展。三要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圍繞優勢產業、重點領域,支持企業自主研發,推進核心技術攻關。四要采取靈活務實方式引智引才。健全人才培養、使用、激勵、競爭措施,推進“吉人回鄉”,加大“候鳥型人才”引進使用力度,完善柔性引才機制,營造良好育才留才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