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剛大學畢業進入醫院工作的徐紅,因一次偶然的接觸,被內鏡獨特的診療方式深深吸引,決定“一試”。這一試,改變了她的職業方向。
當時,內鏡科還屬于醫療領域的新興學科,徐紅為了鉆研這面“鏡子”,加班成了家常便飯,即使在留學期間,也沒有選擇單一地在研究室做實驗、寫文章,而是跟隨國際內鏡導師在一個個操作臺上度過……
經常有人問她為啥這么拼,她的回答樸素又真誠,“醫療工作有很強的專業性、技術性,單憑一顆仁慈而善良的心不能實現救死扶傷,要同時擁有精湛的醫術,才是病人的真正福音?!?/p>
徐紅正是靠著這股拼勁,練就了深厚功力。如今,她通過內鏡微創手術,能完整切除長達15厘米的消化道腫瘤,能精細剝離切除環周生長的食管早癌病變及食管巨大粘膜下腫瘤。
工作中,如何更好地為患者診療,徐紅常常會有自己的思考與探索。
面對胃腸道內鏡下手術需要頻繁更換器械,且進口附件昂貴的臨床現狀,她設計發明了新型多功能電刀,一刀可以替代過去常規手術中的四種器械;完成內鏡下病變標記、局部注射、粘膜切開、腫瘤剝離、殘端止血等手術技術的改進,在大幅提高手術效率的同時,降低了手術成本。
積極探索在食管早癌診斷中,應用低成本高分辨率活體成像技術,且成功實現人體實時細胞分子成像和無創光學病理分析;建立和推廣早期食管癌數字化診斷項目,和消化道腫瘤精準診治體系,大大提高了早期食管癌、胃癌和大腸癌的發現率、手術率。
消化道腫瘤早診早治是當前醫療診治的熱點,而徐紅依舊走在了診療的前列。從借助高清放大內鏡在人體內實時發現和鑒別病變的良惡性,到不開刀就能完成內鏡下超級微創手術,并保留消化道的正常功能,再到出消化道,進入縱隔和腹腔完成更復雜的手術,她為患者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實際困難,患者也為她豎起了大拇指。
徐紅在獲得患者認可的同時,也逐步征服了國際同行。她曾在世界胃腸病學大會上進行現場實操,也曾赴美參加美國胃腸病學年會,并作為導師指導歐美醫生操作,還曾受邀在意大利、日本、埃及等國學術會議上做專題講座、現場演示。
從“醫學生”到行業著名專家,吉林省內鏡專業的領軍人物,一面小小的內鏡,映射的是她不曾更改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