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報2021年7月1日 T17版
寫在前面:
剛剛過去的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經過五年持續奮斗,遼源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果。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429.9億元,增長3.7%;規上工業總產值、增加值分別實現228.35億元和45.25億元,增長26.5%和14.5%;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1.61億元,增長10.5%。
五年來,遼源市加快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轉型發展步伐穩健。堅持以項目促投資、以投資穩增長。累計滾動實施5000萬元以上項目726個,累計滾動謀劃達到省模板深度的億元以上重大項目962個。組建市縣區6個項目中心,有效投資持續擴大。
五年來,遼源市服務業發展不斷提質增效。累計滾動實施服務業重點項目123個。農村電商服務站覆蓋率達到70%以上,遼源電子商務園區被認定為省級服務業集聚區。
五年來,遼源市的發展活力不斷增強。完成機關企事業單位公務用車改革,加快推進落實各項價格改革,累計實施114項改革任務。積極推進“四遼鐵通”經濟協作區建設,編制完成旅游課題研究,使區域合作步伐加快。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近年來,遼源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攻堅克難、奮力拼搏,以鏗鏘的步伐踏響發展的足音,在城市轉型發展中實現蛻變。
如今,清清的河水,綠意盎然的山坡,山清水秀已成為遼源的最佳注釋,“綠水青山帶笑顏”人間美景真正得以實現。
攻堅克難持續推進東遼河流域治理工作
河清岸闊,楊柳依依。夏至到來,東遼河兩岸綠樹掩映,花團錦簇。“這兩年,遼源的變化太大了,河兩岸的景色也特別漂亮,這真是惠民利民的大好事兒!”家住遼河半島小區的居民趙爽如是說。
近年來,遼源市將生態建設放在重要位置,加大東遼河流域治理、實施百萬畝涵養林建設、打造百萬畝高標準農田等一系列措施擦亮了高質量轉型發展的底色。
東遼河的治理,既是一張時代答卷,也是一份留給后世的歷史答卷。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從2020年10月開始,遼源成功擺脫了國家重點城市地表水水質排名后30名序列,東遼河水質達到了自有監測數據35年以來的最好水平。
漫漫治水路,既有百姓的迫切希望,也有國家的高度關注。遼源市舉全市之力,攻堅克難,持續推進東遼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緊盯制約環境質量改善的突出短板,采取超常規舉措,強監管、優服務、補短板、上水平,不斷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確保東遼河出境斷面水質達到五類或五類以上水質,為遼源經濟高質量轉型發展提供堅實生態環境支撐。
接著,“水岸同治、標本兼治”為己任的遼源再次披掛上陣,以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決心和姿態投入到“修補城市、修復生態”的“雙修”工程建設中。
近年來,遼源市不斷完善城市承載功能,更好地改善人居環境,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至2020年,遼源突出規劃的引領作用,強化《國土空間規劃》等各類規劃編制和有效實施。南部新城開工建設市中心醫院、遼源五中異地遷建等8個項目。北部新區鹿鳴湖環湖路工程整體竣工,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二期工程通過專家初檢。集雙高速遼源段建成通車,完成北環路22公里中修改造。27項市政工程全面開工,街路翻修、管網改造、綠化亮化、交通信號設置同步推進。新增綠地35萬平方米。敷設供熱、燃氣、供排水管網94.5公里,雨污分流改造21.4公里。東遼河城區段、仙人河岸帶生態修復基本完成。老垃圾場治理工程主體完工。開展“走遍遼源”環境治理活動,健全完善供熱、物業等城市管理機制,拆違46.5萬平方米。遼源的城市風貌已煥然一新。
優化營商環境啟動便民利企“快捷鍵”
“沒想到,有了金牌代辦員和工作人員的上門服務,以前需要兩三個月辦完的手續,現在1天就搞定了!”提及遼源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的工作效率,“碧桂園·悅江山”遼源項目負責人贊不絕口。
早在2017年5月便正式將遼源市住房公積金系統接入住建部住房公積金銀行結算平臺,相繼開通了多項信息化服務渠道,成為吉林省最新系統中唯一能做到一日辦結信貸業務的窗口單位,此項工作率先領跑全省。
2018年改革啟動后,遼源市對全市住房公積金辦理業務進行全面梳理整合。其中,有3項貸款業務因涉及不動產登記業務,需提前辦理抵押手續。市不動產登記交易中心在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設延伸窗口并派出3名工作人員在服務大廳辦公,專門負責辦理公積金貸款相關抵押登記業務。同時,協調整合銀行窗口職能,在全省率先探索實行公積金窗口直接發放住房公積金貸款新模式。
遼源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的一位“金牌”引導員向群眾講解辦事流程。
國網遼源供電公司來到遼源礦工墓陳列館開展紅色文化教育實踐活動。
隨著“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順利推進,公積金貸款業務辦理取得階段性成果,只要材料齊全,從受理、審核、產權登記到放款,最快90分鐘即可辦結。2018年5月23日,市公積金服務大廳不動產便民窗口誕生了全國第一張“不動產登記證明”,開創了國內即時辦理公積金貸款的先河。
營商環境不斷釋放制度紅利,給市場主體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時至2020年,“最多跑一次”事項達97.7%,網上辦事率達90.2%,企業開辦時限壓縮至1個工作日,住房公積金貸款速度全國領先。新增市場主體1.1萬戶。遼源市在全國的信用綜合排名上升67位。在全省民營企業評議政府服務工作中,遼源市被評為最好地區之一,東遼縣被評為最好縣之一。
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增進民生福祉
6月17日,遼源小雨。家住龍山區教師新村小區的居民卞貴權還是想下樓轉轉。
“如果換在小區改造以前,下雨天就別想出門了,道路破損,積水嚴重。但現在,路平了,下多大雨都不怕積水。樓中間的各種線也清理了,看著就舒心,住著更舒心!”卞大爺撐著傘欣賞雨中的小區新景。
面對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重要惠民工程,遼源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堅持問需于民,好事辦好。改造中,以人為本、注重實效,設計施工合著干,力求滿足人民群眾生活需求。
群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
今年,遼源市計劃對符合改造標準的向陽片區、東山片區、站前片區等53個老舊小區及周邊兩所養老機構、一所幼兒園、一條道路進行改造,涉及建筑面積184.49萬平方米,樓房509棟,居民2.54余萬戶。改造內容為硬化、綠化、亮化、排水系統、樓體、樓道粉飾、環衛設施、非機動車充電樁、安防系統等項目。按照國家、省相關部門要求,在有條件的小區實施“海綿城市”改造。
遼源民生在2020年中持續改善,辦結20件惠民實事,實施48個民生項目,完成投資12.9億元。新增城鎮就業1.49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1.7萬人。按時足額發放各項社會保險待遇33億元。城鄉低保標準實現八連增、改造老舊小區43個。職教集團被評為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學前教育普惠率達到80%。嬰幼兒照護服務、小區適老化改造穩步推進,被評為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優秀試點地區。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不斷深化,患者縣域就診比例達到90%以上。構建“111”平安建設模式,實現社會治理服務“一網共治”。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取得實效,連續五年榮獲全國社會治理創新示范城市。連續12年獲得省安全生產考核優秀等次、連續36年無重大森林火災、七次被評為全省“雙擁”模范城。
政府建設得到加強。“數字政府”加快建設,遼源市被列為全省智慧政務唯一試點城市。
圍繞遼源“2115555”產業體系,遼源市依托東北襪業紡織工業園,充分發揮集聚優勢,重點推進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改造項目,提升紡織襪業智能織造水平。圖為襪業車間生產線。
新增省級“美麗鄉村”16個、省級“3A”示范村30個,5個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鎮,在全省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中市、縣均獲優秀等次……
本版圖片為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