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座風機錯落排列,葉片隨風轉動,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隨之產生,匯總到變電站升壓上網,傳輸到需要的地方。記者在通榆縣新華風電場,見證了風力發電的過程。自2015年建成投運以來,風場累計發電逾30億千瓦時。
僅今年1至4月,風場發電量就達28846.54萬千瓦時,可利用小時數為971.26小時,預計今年全年發電量7.2億千瓦時,年可利用小時超過2400小時。
新華風電場的良好發展,是通榆縣乃至白城市清潔能源長足發展的一個縮影。
位于我省西部的白城市,降水少,風沙大,素有“八百里瀚海”之稱。曾幾何時,“風沙追落日”的自然條件制約了當地經濟發展。
近年來,白城市委、市政府準確地將“風沙”應用成“風能”,結合同樣豐富的太陽能、生物質能資源,將能源產業打造成當地的主導產業之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風”“光”領跑
5月28日,三一重能通榆制造基地首臺風電機組在通榆縣正式下線,標志著三一重能風電智能制造產業園二期項目全面建成投產。據了解,達產后月產能將達到50臺,為白城市乃至全省風電發展構筑起堅實的產業發展基礎。
做產業的領跑者,是白城市發展清潔能源的不變目標。依托豐富的風能、太陽能資源稟賦,包括三一重能在內,一戶戶能源配套企業相繼落戶,清潔能源產業逐漸成為白城經濟發展的閃耀之星。
全國首批七大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之一;
全國唯一風電本地消納綜合示范區;
東北地區唯一光伏領跑者基地和獎勵激勵基地……
被稱為“風”“光”齊舞的風能和太陽能發電是白城市清潔能源發展的驕傲。
在白城大安市海坨鄉180公頃的鹽堿地上,一塊塊巨大的太陽能電池板形成“光伏巨陣”。據了解,這個5萬千瓦農牧業科技大棚光伏扶貧項目,每年可為2000戶貧困戶帶來戶均至少3000元的收入。
光伏產業讓陽光變成了閃光的“金子”。
數據顯示,白城市年平均風力發電小時數達7000小時以上,等效發電小時數3000多小時;年均日照小時數2919.4小時,全市太陽能輻射量均在5000兆焦/平方米以上,風電和光熱條件優渥。近年來,大唐、國電等20余家風電企業和三峽、魯能等30余家光伏企業先后落戶白城。
截至2020年底,全市風電和光伏裝機規模分別為394萬千瓦和186萬千瓦,占全省的68%和55%。
多年來,白城始終堅持吉林西部生態經濟區戰略定位,秉承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著力推動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目前,全市擁有規上能源企業64戶,產值占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的41%。
乘“氫”而上
行走在白城市的大街小巷,一批與眾不同的公交車格外引人注意:白色車體上印著藍色H2字樣,標志著氫燃料汽車的“特殊身份”。這批公交車就是由一汽解放商用車開發院自主研發設計,一汽解放長春智慧客車分公司制造生產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
車廂內寬敞明亮,車輛運行起來安靜平穩,通過氫氧離子的化學反應發電為車輛提供動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行駛過程中唯一的排放物是水,因此聞不到尾氣的味道。
據了解,該公交車具有補充燃料時間短、續航里程長等特點。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加氫時間僅需15分鐘,續航里程超過500公里,在城市公交使用及節能方面更具優勢。
2018年,白城市將新能源發展方向與國際能源產業發展趨勢對接,把目光對準氫能,提出建設吉林西部重要能源基地的發展戰略,全力打造“中國北方氫谷”。
省委、省政府對此高度重視,把建設“白城國家級高載能高技術基地”、打造“中國北方氫谷”上升為省級戰略決策,這也開啟了白城市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氫能時代”——
2019年5月,在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白城市新能源和氫能產業發展新聞發布會上,《白城市新能源與氫能產業發展規劃》正式對外發布;
同年8月,由白城市牽頭,組建了包括一汽解放等15個領軍企業參與的氫能產業戰略發展聯盟;
2020年10月,15輛氫能公交車在白城市投入運營,使之成為東北地區首個實現氫燃料電池公交線路投運城市。
白城市發展氫能產業主要技術路線是利用風能、光能等新能源來電解水制氫,不僅解決了清潔源消納問題,更為光伏產業發展拓展了空間。產業從清潔能源電力開發起步,延伸打造制氫、儲氫、運氫、用氫全產業鏈,具有零污染、可持續、全鏈條等特電,得到了多名業內專家的支持推介。
“明日”可期
光伏板熠熠生輝、風力發電機不停轉動、閃亮的燈帶寓意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通過電網傳輸到園區的各個角落……在白城市新能源與氫能展館內綠電產業示范園區的沙盤上,微縮的園區景致令人對白城清潔能源未來的發展充滿了期待。
據白城市能源局局長張曉波介紹,白城市尚有5000萬千瓦的風光能源開發潛力。預計到今年年底,全市清潔能源裝機規模將達到900萬千瓦。“我們正推進以白城為起點的‘吉電南送’特高壓工程,配套6個660MW火電調峰項目。建成后,白城將匯集三省(區)11個盟市(地區)富裕電力,成為我國北方重要的能源保障基地。”張曉波說。
“基于清潔能源優勢和產業發展基礎,在全面實施‘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中,白城肩負構建國家級高載能高技術產業基地重任。”張曉波介紹道,“十四五”期間,白城市將以承接全省“陸上風光三峽”工程為突破口,全力推進清潔能源產業向下游產業延展,向關聯產業鏈裂變。
“十四五”期間,白城市將參與建設“吉電南送”特高壓項目、吉林西部新能源保障基地、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基地、綠電產業園區等8個項目,助力我省“陸上風光三峽”建設。
經過20年的產業發展,在白城市廣袤的平原上,一幅幅風力發電機、太陽能發電板與藍天白云相伴的畫面令人應接不暇。清潔能源產業創新發展的生動實踐,已然成為這座城市的亮麗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