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前郭縣城西南10公里,有個白依拉嘎鄉,在蒙古語中是“富裕之鄉”的意思。可在以前,這里窮得叮當響,曾有“三吐(吉拉吐、扎拉吐、捏拉吐)一哈(白依哈),誰見誰怕”之說。時間到了2020年,這里的村民終于有了“富裕”的盼頭。
白依拉嘎鄉是個水田鄉,種水田資金需求量大,缺錢一直是困擾村民春耕的頭等大事。自從去年10月吉林金控集團進駐鄉里的公共服務中心,村民甚至足不出戶就能拿到低息貸款,多年心病,一朝全解。不僅資金的問題解決了,農民下田種地還能享受約車服務,想外出打工的鄉里還幫忙找工作。一件件好事多了,村民們咂摸出一個結論:政府是給咱實打實地服務哩,咱農民如今享受的待遇,不比城里人差。
從解決農民最急需、最迫切的現實問題入手,打通農村公共服務“最后一百米”,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正是松原市2020年創建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服務中心的初衷與目的。
一輛公交車,聯結起公共服務的“斷點”
乾安縣讓字鎮遐字村“坐地戶”方金財最近學會了一項新技能:在手機APP上查看發車時間,進行網上約車。“過去趕上農忙的時候,下地干活,路途遠不說,還特別不方便。現在村里有了公交站點,每天發好幾趟車,農忙用車或是到鎮里、縣里辦事都很方便。就連去打疫苗,也有專車免費接送我們。‘隨叫隨到’的專車待遇,我們也體驗到了。”
一輛公交車,聯通起農村公共服務的“斷點”,其背后是當地黨委政府堅持民意導向、需求導向,從群眾利益訴求和現實需求出發的執政思路。
“隨著松原農業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機車輛數量顯著增加,農民務工、出行需求也大幅提升。為保障農民出行安全,我們大力推行村鎮公共交通運行新模式,為廣大村民提供農村定制客運服務。”松原市交通局運輸科科長包晨暉告訴記者,“在春耕、秋收等重要農時節點,我們免費為村民提供出行用車。通過新開線路、延長線路、點對點預約式服務等方式,保障農民群眾出行需求。截至5月31日,累計使用車15487臺次,運送農民群眾285754人次,全市農村交通運輸服務網絡逐漸形成。”
一個服務站,聯結起一張為民服務的網
前郭縣白依拉嘎鄉訥日吐村村民曲超近來心情很美麗,以前農閑時在家干呆,想出去打工又沒有門路。后來村里建起了服務站,曲超把自己的想法報給了服務站,沒多久,服務站就給他聯系介紹了適合的用工崗位。“現在農閑時每個月也能有六七千元的收入,心情能不美麗嘛!”
曲超口中的服務站,就是當地政府為服務農民生產生活需要設立的綜合性辦事窗口——農村公共服務站。為更好服務農民,去年10月以來,松原市著力建設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服務中心,并開通了微信公眾號及公共服務平臺,通過開展線上線下服務,全面推進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農村公共交通、土地流轉、勞務用工、農村金融以及法律咨詢、農事民俗、農業保險等“4+N”的服務內容,讓農民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大小問題基本都能得到“一站式”解決。
“能在村里解決的在村里解決,村里解決不了的聯絡員會報給鄉(鎮)公共服務站,鄉(鎮)公共服務站按照職責將任務分發到對應部門限時辦理。鄉(鎮)公共服務站無法解決的,再繼續向上一級公共服務站上報。”白依拉嘎鄉左家村黨支部書記張佳明說,“爭取讓農民辦事不出村。”
一個網格員,聯通鄉村的“最后一百米”
農村地廣人稀,農民生產生活需求龐雜,服務二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農村同時又是熟人社會,村里人品好、人緣好的鄉親說句話,大伙聽。發揮這些人的作用,把農村公共服務送到每一戶村民家門口,松原市把城市社區網格員“嫁接”到了村屯。
每天在村子里轉悠幾圈,收集鄉親們的大事小情,現在已經成了遐字村網格員楊國雙雷打不動的習慣。老楊一共包保了80戶農戶,對這80戶鄉親們來說,老楊不僅是交通勸導員、人居環境保潔員,還是政策宣講員、服務中心聯絡員、社會治安管理員,所以大伙更愿意叫他“百事通”。
在老楊隨身攜帶的工作筆記本上,詳細記錄著村民們買賣、務工、土地流轉等各類需求。這些信息老楊會第一時間傳遞給村級聯絡員,再上傳至鎮級,最終在乾安縣農業農村公共服務中心平臺發布。老楊最得意的一件事,是僅用一天時間,就幫老鄉賣出了農村的房屋。“鄉親們都說咱頂用!”
眼下,松原各地各級政府正琢磨把生產資料采購、農業保險、農產品銷售、托幼養老、文化體育都納入公共服務內容,“讓這張市縣鄉村四級聯動的公共服務網更密實、更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