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小在農村長大,一心想要帶領群眾踏上小康路;他堅守初心、播撒真情,在本職崗位上辛勤耕耘;他打造了遠近聞名的村黨組織“戰斗堡壘”,先后被評為新農村建設示范村、精神文明建設示范村、全國文明村……他叫呂鳳波,自擔任鎮賚縣鎮賚鎮架其村黨總支書記18年來,一心為民辦實事。
千條路萬條路 不如群眾的致富路
2003年,呂鳳波剛上任時,架其村人均收入僅2100元,村集體收入僅1萬余元,還欠農戶各項往來款。
面對重重困難,呂鳳波經過再三考慮,決定利用距離縣城近、交通便利的優勢,大力發展蔬菜產業,帶領村民致富。然而,村民們當時圖省事,只熱衷于種玉米。呂鳳波就挨家挨戶做工作,細算種植瓜菜的經濟賬,并率先種植了兩畝地的茄子、辣椒等蔬菜,年底收入達2萬多元。見此成效,百姓們信服了,紛紛加入種植瓜菜的隊伍。2020年春,架其村香瓜、蔬菜等作物種植面積發展到60余公頃,年產值200余萬元,在縣域夏秋市場的占有率超30%。
脫貧攻堅戰打響后,呂鳳波帶著干事創業的韌勁兒和拼勁兒,積極爭取幫扶資金和項目,更好地帶動群眾脫貧致富。他和村班子協調建設無土栽培暖棚12棟,采取“合作社+貧困戶”的經營模式,實現了貧困群眾年年有分紅,村集體也實現了增收。架其村不僅還清了積欠村民的債務,還建設了一批惠民便民的基礎設施。
金獎杯銀獎杯 不如百姓的好口碑
村民富了,集體經濟好轉了,一幅“花園式”新農村的發展藍圖開始在呂鳳波的腦海里勾勒。
改變村容村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是一場硬仗,呂鳳波下定決心要做到“有路就栽樹、有空就種花”,讓每個屯都充滿蓬勃生機。2018年,僅用4個月時間,架其村4個屯種植各類樹木1.2萬余株。
為了改變架其村“斜歪街、泥巴墻”的舊貌,呂鳳波與村“兩委”班子研究決定對全村街路重新進行整體規劃,將土院墻全部拆除重建。他帶頭把自家的院墻扒倒,為村道讓出8米的距離,又帶領村干部、黨員挨家挨戶做思想動員。全體村民按照要求提前完成了院墻拆除工作。
樹綠了,村美了,呂鳳波還想著讓村民們過上更加豐富多彩的業余文化生活。村里原有的文化廣場進行了改造,配備了體育健身器材等設備。村民們都自豪地說:“村里現在燈亮了,路寬了,環境變好了,我們手頭也富裕了,多虧了黨的扶貧政策好,多虧了我們有個好書記!”
知名度關注度 不如百姓的滿意度
面對村民的訴求,呂鳳波堅持做到人到、心到、感情到,村民每次遇到難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
2018年6月,時逢雨季,西北圍子屯有村民反映排水不暢問題。呂鳳波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但當時正在實施村屯綠化美化工程,村集體經費嚴重緊張,于是他用個人信用擔保找來施工隊進行排水工程建設,一個多月時間就修筑了近3公里的水泥排水溝。
2018年9月,村民關桂芝含著淚找到呂鳳波,原因是她老伴兒突發腦梗住院,兒子和女婿又早亡,家里種了3.2公頃玉米,眼看著到了收割季節,很是著急上火。呂鳳波二話沒說就組織黨員和村干部到關桂芝家義務勞動,僅用1天半時間就把玉米收割完畢,并運到場院晾曬。關桂芝感動地說:“咱村民有啥著急上火的事,只要找到鳳波,準能幫助解決。”
如今,架其村的變化非常大,基礎設施建設、群眾收入都上了一個新臺階。呂鳳波依然奮戰在基層,他說要讓架其村在鄉村振興路上高質量前行,讓村民們的生活更加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