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中的四平。李剛 航拍(資料圖片)
四平市第二屆發展大會期間,共簽約20個項目,總投資139億元。楊率鑫 攝
四平市—西安市高新技術企業合作交流座談會現場。(資料圖片)
四平,吉林省第三大城市、吉林省中部創新轉型核心區主要支點城市;四平,地處東北亞區域核心地帶,面向東北亞敞開懷抱,有資質、有積淀、有實力、有誠意!
這里,區位交通便捷、資源物產富饒、生產要素充沛、生態環境宜居、投資政策多元;這里,魅力四射、潛力無限、活力迸發,是興業宜居之城、文明平安之城、現代時尚之城。
開放再開放,合作再合作——四平與所有朋友的真情選擇!
充分準備——
做精做細“四大內容”
東北亞博覽會是國家級展會,也是世界上唯一由東北亞區域六國共同參與并面向全球開放的國際性綜合博覽會。為了充分借助高端平臺,在更高層次上開展招商引資和對外開放,四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超前謀劃、精心準備,采取多項措施強力推進。目前,各項籌備工作進展順利。
借助博覽會高端平臺。計劃參加六項省專題活動:第十三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開幕式暨第十一屆東北亞合作高層論壇;東北亞產業園區對話會;東北亞共商合作論壇;第二屆東北亞電商峰會暨“數商興農”進吉林;第三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法律論壇;第六屆全球吉商大會。
廣邀客商擴大“朋友圈”。四平緊抓博覽會良機,立足本地產業基礎,以高標準、高層次、高水平為原則,邀請來自央企、國內外500強的副總以上高管、擁有投資決策話語權的客商,以及知名民營企業、行業領軍企業參會。誠邀有志于到四平創業的企業家,回報家鄉的學子回鄉創業。
形象展區展示新優勢。四平市形象展示館位于吉林館(7號館),特裝展位總面積360平方米(18×20米),將集中展示四平重大項目、重點企業、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等發展成果。有以下幾個特點:展館主題突出。以“黑土大地英雄四平”為宣傳主基調,重點圍繞英雄之城、文明之城、生態之城、產業之城、機遇之城、奮進之城等方面對外展示宣傳四平發展現狀和“十四五”時期的發展方向;設計理念鮮明。在展館中,您將看到黑土地保護、“梨樹模式”“四戰四平精神”等元素;充分體現合作。展館設有洽談對接專區,派駐專人與國內外客商對接洽談合作,并對外發布四平投資重點項目;展示方式多元。采取視頻、圖片、文字相關結合的方式突出展示梨樹模式、紅色文化、生態環境、鄉村振興、交通物流、三產融合及八大主導產業(現代農業、特色裝備、食品加工、基礎化工、醫藥健康、冶金建材、智慧物流、休閑旅游)發展現狀、重點項目及發展方向;展品特色鮮明。主要展示四平市特色農產品、醫藥健康、裝備制造等方面,設立四平農產品區域品牌平地生香專區,涵蓋米香、酒香、菜香、肉香、果香、油香、蛋香七大類農產品進行集中展示。展區共選擇19家具有代表性的農產品、醫藥健康、裝備制造企業參展。同時,本屆博覽會融入網紅經濟新業態、新模式,開設新媒體直播館(1號館),通過直播帶貨促進消費。目前,四平已經選定專業直播團隊6人,所有直播的設備均已配齊。初步選定平地生香、千里遼河等直播產品10種,開展預熱和互動等前期工作。
強化招商促進“落地”。以本屆博覽會為重要契機,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以高端推動的方式,先后多次赴北京、上海、浙江、河南、陜西等地,開展精準小分隊招商。結合四平產業特點,多層次、多角度、多途徑洽談對接,力爭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稅收貢獻大、社會效益好的項目。博覽會和吉商大會擬進行簽約項目合同引資額30多億元。
突出重點——
著力打造“八大高地”
資本看重經濟效益,關注潛力和商機。作為東北地區極具發展優勢和潛力的城市,四平依托域內產業基礎、特色資源和發展優勢,推出五大重點合作領域,著力打造發展新支點、產業新高地,為投資興業者提供廣闊舞臺。
“重點合作領域”之一:現代農業
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黑土地保護新樣板,大力推廣“梨樹模式”,形成“院士工作站+科技聯盟+科技小院+農技推廣站+示范戶”模式;打造糧食安全新標桿,強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農田水利等設施建設,加快發展現代種業,健全農產品安全保障體系;打造現代農業振興新高地,以農業全產業鏈發展為抓手,加快糧食產業現代化、畜牧業精品化、園藝業特色化發展,促進農業與工業和服務業深度融合,打造中國北方“農谷”。
重點招商項目:雙遼市10萬頭肉牛養殖屠宰加工、伊通農產品精深加工科技產業園、奶牛家庭牧場、梨樹縣年產1.8億片水稻育秧基質板及5000t有機基質塊、雙遼市10萬t/a秸稈綜合利用、梨樹縣互聯網+農業產業園、梨樹縣棚膜經濟產業園、玉米產業建設等項目。
“重點合作領域”之二:特色裝備
“十四五”期間,四平特色裝備產業堅持以智能化、精密化、綠色化為發展方向,聚焦汽車及零部件、農機、換熱器等領域,著力建設吉林省專用車基地、中國黑土地保護農機產業創新示范基地、國家裝備制造(換熱設備)產業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三大基地,不斷增強四平制造業創新力和競爭力,構建三業支撐和多點賦能的特色裝備制造產業體系。
重點招商項目:四平—長春共建汽車產業園、鐵西區再生資源利用產業園、伊通滿族自治縣年產10萬套新能源汽車覆蓋件、伊通滿族自治縣乘用車液力變矩器制造、紅開區環保裝備產業園、伊通滿族自治縣汽車智能診斷云服務平臺、黑土地保護產業孵化基地、汽車零部件園區、四平市畜牧養殖設備加工基地、吉林省四平東風收割機有限公司對外合作等項目。
“重點合作領域”之三:食品加工
發揮食品加工業“接二連三”“糧頭食尾”“農頭工尾”作用,以綠色、健康、安全為發展方向,延伸拓展食品加工產業鏈條,塑造四平食品品牌,打造綠色農產品產業集群。
重點招商項目:四平玉米食品加工、梨樹縣年產20萬噸果蔬系列飲品、年產10萬噸綠色蔬菜制品加工儲存及冷鏈物流、伊通滿族自治縣雜糧燕麥方便代餐食品、梨樹縣萬畝胡蘿卜深加工、年產7萬噸牛肉類產品加工基地、優質糧油產業化示范推廣、梨樹縣肉雞深加工產業鏈延伸、梨樹縣嬰幼兒系列輔食等項目。
“重點合作領域”之四:基礎化工
堅持大化工發展方向,突出原料路線多元化和產業發展園區化,積極承接化工產業項目轉移,拓展產業鏈條,形成全省最大的基礎化工原料基地,打造化工產業集群。
重點招商項目:雙遼化工園區氯產品產業鏈系列、年產1萬噸海綿鈦和10萬噸四氯化鈦、雙遼經濟開發區精細化工產業園、雙遼市聚氯乙烯系列制品、危廢處置再利用、雙遼化工物流產業基地等項目。
“重點合作領域”之五:醫藥健康
重點做強中藥、化藥、保健、醫療器械等四大產業鏈條。以產業延伸、產業提升、產業擴張為方向,重點推進現代中藥、化學藥、保健食品、醫療器械及細胞技術研發“五個產業”。
重點招商項目:伊通滿族自治縣AI賦能醫療器械、四平市鐵東區梅花鹿特色小鎮、伊通滿族自治縣阿比多爾片劑生產、伊通滿族自治縣中藥材天然食品添加劑、伊通滿族自治縣多糖鐵聯合維生素A和B2及葉酸生產、滿族中醫藥研發、伊通滿族自治縣紅景天人參膠囊等項目。
“重點合作領域”之六:冶金建材
積極采用高新技術、先進適用技術和現代管理技術,推動產業鏈條向高附加值的兩端延伸,增強整體競爭力。
重點招商項目:膨潤土礦業開采與產品研發、年產200萬噸綠色環保型秸稈絲纖維板、雙遼經濟開發區玻璃深加工產業園、麥飯石綜合開發利用、新型材料孵化基地、雙遼家具產業基地、雙遼硅砂建筑砂開采等項目。
“重點合作領域”之七:智慧物流
解放思想、擴大開放,切實樹立由“城市物流中心”向“物流中心城市”轉變的發展理念,全面提升四平數字化智慧物流綜合服務能力,構建“一基地、兩中心”的現代物流發展新格局,即“打造東北地區重要綠色農副產品物流集散基地、東北地區重要農機及汽車產業物流組織中心、東北地區商貿物流和供應鏈服務中心”。
重點招商項目:東北農產品集散交易中心、綠色包裝產業園區、四平市鐵西區快遞和物流整合、四平昊華鐵路物流園、四平市保稅物流中心(B型)、紅開區物流產業園、雙遼冷鏈物流產業基地、伊通滿族自治縣石油倉儲等項目。
“重點合作領域”之八:休閑旅游
強化旅游服務業的帶動功能,以紅色文化為引領,將四平打造成為紅色地標性城市,進一步帶動歷史文化游、自然生態游、鄉村休閑游、地域文化游,擴大四平旅游影響力,吸引更多客流,促進四平市全域旅游發展。
重點招商項目:梨樹遼金文化小鎮、葉赫旅游鎮紅果特色小鎮、現代化冰雪運動旅游小鎮、葉赫轉山湖全域旅游綜合體、梨樹縣韓州古城旅游、四平城市休閑樂園、四平市高效創意農業觀光園等項目。
深度融合——
強力推進“七個方面任務”
四平市突出的優勢在資源,根本的出路在開放。四平市緊抓“一帶一路”等開放發展機遇,全面全方位落實省委《關于全面構建“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的決定》,深度融入“長春經濟圈”,圍繞建設國家農業現代化先導區、吉林省融入國內大循環核心區、吉林省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東北地區區域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吉林省向南開放重要門戶等五大功能定位,結合“十四五”發展規劃,制定了實施意見,共提出了7個方面34項重點任務。
方面一:圍繞現代化都市圈建設,加快推進長平一體化,構建區域協同發展新格局。建設汽車產業園區、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區、現代農業示范區三大平臺,提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促進公共服務便利共享。
方面二:圍繞構筑“雙廊”,做強做優主導產業,打造三產融合發展新示范。重點打造特色裝備、食品加工、冶金建材、基礎化工、醫藥健康五個近百億級的產業集群,助推全省“萬千百工程”。做強裝備制造產業、做深食品加工產業、做精化工產業、做優冶金建材產業、做大醫藥健康產業。
方面三:圍繞構建“雙帶”,保護和利用好黑土地,提高糧食安全保障能力。依托黑土地優勢,積極打造中西部糧食安全產業帶,扛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政治責任。持續提高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快推進現代種業發展、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方面四:圍繞融入“雙線”,大力發展全域旅游,釋放文化生態資源價值。以紅色文化為引領,帶動歷史文化游、黑土鄉村游、冰雪生態游,融入全省旅游大環線。大力發展紅色旅游,積極發展歷史文化旅游。重點發展黑土鄉村游,突出發展冰雪生態旅游,全力做好生態保護修復。
方面五:圍繞暢通“雙通道”,開辟長平營陸海聯運通道,打造融入國內大循環的核心區。實施“向南開放”戰略,為全省內聯外擴、通江達海暢通開放通道、打造開放平臺。打通長平營南下通道、構建全方位開放合作格局、發揮對外開放平臺作用、強力推動招商引資。
方面六:圍繞打造“雙基地”,堅持創新和低碳發展并舉,強化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支撐。牢牢把握創新發展和能源安全主動權,打造全省創新創業高地、清潔能源生產基地。加強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建好“雙創”,強化創新創業人才支撐,推動新能源產業集聚發展。
方面七:圍繞目標任務,強化項目建設,確保各項措施落地見效。聚焦“十個圍繞”、新基建“761”工程、中央預算內資金、政府債券等支持領域,謀劃一批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大行動。到2025年,滾動儲備的重大項目不低于500個,總投資額不低于2960億元;每年新謀劃項目不低于200個,每個縣(市)區不低于40個。常態化、專班化、機制化抓招商、落項目、聚資源,到2025年,累計建設500萬元以上項目1200個,其中,5000萬元以上項目650個,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00億元,年均增速10%以上。同時,加強組織領導、完善要素保障、抓好督查落實,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取得實效,為吉林省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貢獻四平力量。
突出抓好“四個平臺”建設。
搭建集聚平臺,加快建設汽車產業園區。堅決落實省委“推動長平圍繞產業鏈共建園區”要求,積極承接長春汽車產業產能轉移,全力推動共建汽車產業園區。籌建吉林省專用車集團,積極推進與一汽解放共建專用車集團框架協議簽約。申請2.7億元專項債建設園區基礎設施,完善配套扶持政策,1月至7月園區產值增長22.6%,一汽解放增加委改量2888臺。
搭建服務平臺,打造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區。搶抓省委發展汽車及零部件萬億級產業機遇,聚焦打造全省汽車零部件基地,強化與一汽集團深度合作,加快建設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區。年產5萬套商用車線束、年產100萬套塑料配件等項目成功落戶,1月至7月零部件規上企業實現產值3.4億元,增長10.3%。
搭建飛地平臺,共建長平現代農業示范區。聚焦打造農業及農產品與食品深加工萬億級產業,依托長春國家農高區,探索“飛地經濟”合作機制和“一區多園”發展模式。全力推進綠色食品加工產業園建設,大窯年產10萬噸碳酸飲料、高爾夫食品加工中心、滬儒國際年產6000噸火鍋食材產業鏈等項目相繼落地。加快打造中國北方農機創新示范基地,3個農機產業園啟動建設,吉林智能農機產業項目成功簽約,第一屆“中國北方(四平)農機展銷會”銷售額達2.72億元。
搭建承載平臺,建設化工產業轉移示范區。圍繞打造特大型精細化工產業集群,積極承接長春化學藥、中成藥、醫藥耗材及試劑等優勢領域擴張,不斷健全醫藥化工產業鏈。大力發展化工新材料,精細化工3000噸CSI、正邦原料藥及制劑等一批合作項目穩步推進。積極扶持新天龍、天成玉米、天澤等重點企業,雙遼昊華20萬噸離子膜燒堿項目加快推進,1—7月化工產業產值增長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