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著朝鮮族華美服飾的演員表演極具延邊地方特色的文藝節目。 吉林日報記者 趙博 攝
參觀者在選購特色商品。 吉林日報記者 石雷 攝
多家媒體記者在展會現場采訪。 吉林日報記者 石雷 攝
參觀者體驗沉浸式光影樂園。 吉林日報記者 王萌 攝
智能咖啡機器人吸引參觀者駐足。 吉林日報記者 石雷 攝
“同根同源,傳承傳情”香港文化行巡回展覽亮相本屆東北亞博覽會。 吉林日報記者 王萌 攝
作為區域合作對話和吉林省擴大開放的重要平臺,越辦越新是東北亞博覽會聚合發展動能的關鍵路徑。徜徉在本屆東北亞博覽會各大展館,嶄新的氣象演繹出新時代激昂的華彩樂章。
新業態綻放新光彩
在本屆東北亞博覽會上,新媒體直播館(1號館)里精彩不斷上演。駐村第一書記帶貨專區、各市(州)農產品和特色產品專區、省殘聯創業主題專區、跨境商品專區、智能科技專區、培訓及直播體驗專區……多個主題的直播間特色鮮明,產品豐富,線上線下同步聚攏了旺盛人氣。
“我們這款大米產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每一粒都晶瑩剔透,煮好的米飯油潤潔白,香氣四溢……”9月23日上午10點,在駐村第一書記帶貨專區,第一書記孫惠民正對著鏡頭推介吉林優質大米。環顧整個直播間,大米、藍莓干、酸菜、木耳、冷面等吉林特色產品擺滿展柜,將在博覽會期間從這里乘著網絡走向四面八方。
“本次‘我為吉林大米代言’主題系列直播推介活動,是由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主辦,省駐村第一書記協會承辦,長春市駐村第一書記協會協辦的。東北亞博覽會是一個非常難得的展示平臺,我們精選了多款優質的‘吉林大米’和我省第一書記代言的農產品,同時選出4位優秀的駐村第一書記代表進行直播帶貨,希望讓‘吉林大米’這個品牌走得更遠,為鄉村振興助力。”省駐村第一書記協會會長助理任宇翔對記者說。
在省殘聯創業主題專區,殘疾人電商代表自信地展示著精美文創、內膽山水畫、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等。
“我們希望借助東北亞博覽會的平臺,讓更多人了解在線直播給殘疾人創業帶來的新變化,看到他們在新的經濟業態和新的發展舞臺上充分展現的才華和魅力。”省貿促會國際聯絡一處副處長王雯博告訴記者。
“我總看見年輕人拿著手機看直播,原來直播現場是這樣的。”長春市民曲麗敏一邊拿著手機拍照,一邊笑呵呵地說。
據新媒體直播館活動運營方負責人劉燁文介紹,博覽會期間,他們設置了豐富的活動帶動市民廣泛關注參與,例如邀請市民拍攝東北亞博覽會相關視頻上傳網絡平臺。此外,還邀請了幾十位自媒體從業者、直播達人等直播博覽會現場精彩瞬間,為博覽會引流。
行走在各個展館,記者看到,直播帶貨成了不少展位的“標配”。位于吉林館的長白山管委會展區設置了電商直播間,在線推介大米、松子、蜂蜜等長白山特產。“上午直播不到兩個小時就銷售了200多單,銷量還是比較可觀的。”主播告訴記者。
借助新媒體技術優勢,火熱的在線直播實現線上線下深度融合,不僅呈現了東北亞博覽會的多元魅力,更是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賦能吉林發展的一次集中展示。
新技術注入新動力
新技術為經濟發展注入澎湃動力,也是東北亞博覽會上進行溝通展示的焦點。
坐上高速動車組模擬駕駛臺,當一次動車司機,體驗“中國速度”;和能歌善舞的智能機器人合影留念;流連于智慧物流、智慧醫療等豐富的5G應用場景……在科技創新主題館(9號館)中,圍繞“新基建、新機遇、新愿景”主題,裝備制造、信息通訊、衛星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現代農業等多個領域的先進技術、創新成果集中亮相。
其中,空間科學展區圍繞空間科學與應用領域成果轉化,重點展出了空間站科學實驗艙平臺、空間站光學艙平臺、國家級創新平臺以及部分科技成果。
站在“空間站”里,手捧“星球”微笑……來自遼源的孟曉敏不停變換著姿勢,讓朋友幫忙拍照。“這些先進的技術成果真是讓人大開眼界!我更真切地感受到祖國越來越強大,內心無比自豪!”孟曉敏對記者說。
在本屆東北亞博覽會期間,多輛先進的氫能大巴車往來穿梭,接駁志愿者;展出的換電重卡零排放、無污染,在降碳方面具有天然優勢……新能源、新技術正在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越來越卓越的力量。
隨著5G網絡的普及,先進技術正在和人們的日常生活發生越來越緊密的聯系,帶來更加舒適便捷的體驗。在中國移動展區,記者站在“智能穿衣鏡”前,體驗了一次“一鍵換裝”。拍照,點選,簡單幾步操作,就能輕易更換不同風格的服飾,快速找到心儀搭配。“這樣的‘智能穿衣鏡’可以擺在商場里,免去消費者來回更換衣服的麻煩。”展區講解員介紹道。
在吉林現代農業展區,現代種業、“數字鄉村”應用、農產品精深加工產品等不同區域,全面展示了吉林農業發展的強勁動力和嶄新風貌。展出的高速條耕機看著樸實無華,卻是一款用于保護性耕作、秸稈覆蓋還田的先進農機。在科技助力下,吉林廣袤富饒的黑土地正煥發出勃勃生機。
在汽車館(8號館)里,紅旗系列轎車人氣頗旺,有不少市民上前咨詢,并坐進駕駛室體驗。靈敏智能的人車交互系統、優越強勁的動力系統、寬敞舒適的車內空間,無不展示著國產轎車越來越強的實力和魅力。
新氣象譜寫新故事
昂首新姿態,展露新氣象。在本屆東北亞博覽會上,我省發展碩果讓人目不暇接。
來到吉林館(7號館),在醒目位置,我省圍繞“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以實物、圖文、3D影像相結合的方式,綜合展示了裝備制造、現代農業與食品加工、生物醫藥、光電子、衛星及應用、新能源新材料、冰雪旅游等重點產業、重要發展成果,讓人耳目一新,倍感振奮。全省各地紛紛結合各自特色亮點,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示發展建設成就。長春市展區,長光衛星模型、紅旗轎車分外惹眼;吉林市展區,美麗的霧凇燈柱光影流轉,書寫著“霧凇之都、滑雪天堂”的城市名片;四平市展區,“平地生香”特色農產品銷售火爆,“英雄城”豐富的紅色資源熠熠閃光;遼源市展區,1萬雙色彩艷麗的棉襪搭建起琵琶造型,綜合展示“中國襪業名城”“中國琵琶之鄉”的風采。
延邊展區,兩座特色鮮明的大門分別打造出“曾經”與“現在”兩個區域,營造穿越時空、新老碰撞的奇妙體驗。特色產品展區、發展環境展區、紅色旅游展區等,全面展示了延邊的資源稟賦和發展風采;舞臺展演區里,精彩的朝鮮族歌舞表演更是讓這里不斷聚集起旺盛的人氣。
走進白城市展區,簡約通透、靈動活潑的造型讓人眼前一亮。“C”字形(碳元素符號)的主體造型,象征著白城的低碳經濟和生態理念。通過鶴鄉、濕地、水面、蘆葦、風車等元素,緊扣吉林西部生態經濟區建設,展現了一個水豐草美、風光秀麗的生態旅游城市形象。
來到梅河口展區,大屏幕循環播放著東北不夜城入夜后人頭攢動的熱鬧場景,自信喊出“點亮東北,從梅河口開始”的口號。大屏之后,是披著一襲紅衣的華陽橋,橋上書寫著“梅河新區歡迎您”幾個大字。今年9月8日,梅河新區正式揭牌,標志著梅河口發展進入嶄新的歷史階段,進一步向高質量發展先行示范區邁進。“奮斗新征程”“產業新發展”“新區新氣象”三大主題貫穿整個展區,多角度展現梅河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就。
進口商品館里人頭攢動,涌動著人們旺盛的消費熱情。參展商精準捕捉市場需求,日用品、化妝品、電子產品無不“小而精”,滿足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在跨境電商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一批優秀的跨境電商企業也將各國名優新特產品帶進博覽會現場,積極尋求商機。
省區市館(6號館)里發展浪潮澎湃,來自全國15個省區市的團組和企業攜手亮相,展現近年來各自在經濟建設領域所取得的發展成果。從深圳最新的智慧城市建設經驗,到貴州秀美多彩的旅游風光,再到浙江全面展示吉浙兩省對口合作以來取得的亮眼成績,無不彰顯了東北亞博覽會這方舞臺的無窮魅力。
新氣象正在譜寫新故事。越辦越新的東北亞博覽會正釋放出日益強大的聚合能量,裂變出無限寬廣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