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跨境電商正迎來全新的歷史機遇。數據顯示,全國跨境電商規模5年增長近10倍,推動了貿易高質量發展,培育了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已成為外貿發展新動能、轉型升級新渠道和高質量發展新抓手。
吉林省外貿業態格局中的跨境電商,正是一匹令人驚艷的“黑馬”。這一“跨”,值得夸!
這一“跨”,是高增長的“跨”。數據顯示,2020年,吉林省跨境電商交易額33.6億元,同比增長25%;其中,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9.7億元,同比增長178%。作為新興貿易方式,去年以來,在多重利好因素疊加推動下,跨境電商逆勢“突圍”,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持續不斷在吉林省穩外貿、擴內需方面走出高質量發展路徑。
這一“跨”,是好模式的“跨”。目前,吉林省現有長春、琿春、吉林3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自2015年興隆綜合保稅區開展一般出口業務以來,已陸續形成跨境電商直購進口(9610)、一般出口(9610)等零售進出口業務全面覆蓋。“這里創造出俄羅斯海關認可推廣的‘9610’模式的‘吉林標準’,是國內對俄跨境電商唯一陸路正規口岸,貨物從這里對俄出口真是省時省力。” 盡管跨境電商起步較晚,但已形成可復制的“吉林標準”,真的不簡單。
這一“跨”,是人才集聚的“跨”。營銷、運營、貿易、供應鏈……這一切都是跨境電商的“標配”,對行業人才的渴求度可想而知。吉林加速培養跨境電商人才,推動政、校、協、企合作開展多層次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和企業孵化,為跨境電商發展提供智力支持。繼2020年成立全省首個跨境電商特色產業學院后,今年4月又成立全國首個中韓跨境電商(阿里巴巴國際站GGS)人才基地,以校企合作的方式,依托長春光華學院在韓國語、英語、日語和電子商務等領域的專業優勢,有效對接阿里巴巴國際站GGS國際化有質量的供給和全鏈路數字化服務優勢,共同培養跨境電商應用型人才。
這一“跨”,是更加便捷的“跨”。讓外國人“海淘”更便利,吉林說干就干。依托琿春綜合保稅區在東北率先開通的跨境電商包裹國際公路運輸 (TIR) 業務,包裹由琿春至莫斯科的運輸時間縮短三到四天,很大程度上為境外消費者帶來了便利。事實上,吉林省積極增進與貿易國合作方合作,針對不同國情開展宣傳,不斷提升支付、配送、客服等方面的服務水平。截至目前,吉林省跨境電商企業產品已基本輻射全球,成為外向型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盡管這一“跨”,值得夸,但吉林并沒有滿足跨境電商眼前的異軍突起、繁榮似錦,他們一直在思考如何實現后起者的高速追逐。透過即將召開的首屆中國新電商大會,欲從跨境電商的論道中尋求跨越的答案,這樣的信號已然釋放。只要一直向前,鉚足勁頭,搶抓“窗口期”,實現更高質量的“跨”就不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