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將“一主六雙”產業空間布局調整提升為“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長春擔當“一主”重任,這是歷史的延續,也是時代的選擇。回應全省新期盼,長春正在奮力扛起重大職責使命,持續筑牢產業基礎,既做大體量、成為現代化都市圈的“內核”,也充分發揮輻射主導作用,強化輻射帶動能力,由單極支撐向區域協同轉變。只要按照省委“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部署,加強區域協同,以建設長春現代化都市圈為牽引,不斷提升開放合作的層次和水平,推動重大戰略落地見效,就一定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吉林提供堅實支撐。
依托現有產業優勢,持續提升核心競爭力。2020年長春市在全省經濟首位度接近54%,位于全國省會城市首位度榜首,這種聚力聚焦發展模式給長春帶來機遇,其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帶動作用也日益凸顯。因此,未來發展中需要進一步提升長春現代化都市圈核心區競爭能力,立足區域特點和產業基礎,大力發展三大主導產業,做強支柱產業,放大制造業傳統優勢,圍繞現代新型汽車、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等產業集群,打造先進制造業“主陣地”。持續加快長春國際汽車城建設,突出優勢、補齊短板,整合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和創新鏈,完善全產業鏈,打造形成比較完整的世界級汽車產業集群。優先發展高端裝備制造、食品及農產品深加工、醫藥、醫療服務、影視文創和現代服務業等產業,加快發展會展經濟、休閑經濟、夜間經濟和循環經濟,特別是全面加快長春國際影都建設,充分利用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長吉接合片區的相關政策,推動特色產業園區建設。在促進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的同時,著力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長春現代化都市圈培育新的產業支柱,構建更具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延長服務半徑,在城市協同上強化輻射主導作用。長春現代化都市圈核心區域呈現出省內發展基礎最好、資源最密集、創新最活躍特點,增強其作為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能力,推動非核心功能向周邊城市(鎮)疏解就成為發展所需。在核心圈內,應推進汽車產業功能向長春國際汽車城集聚,戰略性新興產業向長春國家區域創新中心集聚,影視文創產業向長春國際影都集聚,外向型產業向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范區集聚;在核心圈外,要加快打造一小時經濟圈,發揮核心城市紐帶功能,強化輻射主導作用,圍繞汽車、裝備制造、醫藥等同構化程度較高且規模效應明顯的重點行業開展區域布點,構建產業配套協作網絡,打造城際產業鏈,加快形成核心圈與周邊區域聯動發展的局面。此外,不僅要加快長春全域發展,也要帶動全省各市州協同發展,并聯合黑龍江省、遼寧省、內蒙古自治區相鄰地市共同發展,延長服務半徑,打造東北地區振興發展新的重要增長極。要通過打通各種壁壘和阻礙,努力在更大區域層級上實現良性大循環大發展,為未來東北區域大都市圈的構建提供機遇、打下基礎。
以城鄉統籌為重點,在“六雙”格局中釋放輻射帶動效能。在構筑“雙廊”中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就是要發揮長春作為省會城市的整體優勢,特別是工業和醫藥健康產業優勢,提升生物醫藥等方面研發能力,對接吉林、松原的生物化工優勢,加快形成以長春為中心的輻射狀產業通道,打造集科技研發、企業孵化、醫藥生產、商貿物流為一體的醫藥產業鏈;在構建“雙帶”中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應進一步加強與延邊琿春邊境腹地合作,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加快市場、資本、技術等要素流動。同時,發揮長春智慧農業資源豐富的優勢,并與相關市(州)疊加各自競爭優勢,共同建設中西部糧食安全產業帶;在做精“雙線”中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就要在全省旅游空間布局中,把長春作為聯動全省旅游資源的集散中心、交通樞紐中心、消費交易中心、商務會議中心,在整合聯動吉林全境特色旅游品牌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在暢通“雙通道”中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就要充分釋放長春作為東北和全省公路交通樞紐的重要功能,科學布局全省聯動融通的交通網絡,構建一批提升“雙通道”輻射效能的國際航空樞紐,建設一批強化“雙通道”聯通功能的現代化路網,打造一批釋放“雙通道”開放作用的國際陸港,增強對外開放的活力和張力;在打造“雙基地”中發揮輻射帶動作用,需要充分發揮長春科教優勢和大型國企研發力量雄厚的優勢,以長春國家區域創新中心建設為契機,把發展基點和支撐支點放在創新上,著力打造長春國家級創新創業基地。同時,要積極對接西部國家級清潔能源基地建設,支持吉大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與白城市成立氫能產業研究院,建設氫能產業園,構建氫能走廊和氫能源汽車示范應用城市。在推動“雙協同”中發揮輻射帶動作用,要統籌推進長吉和長平一體化協同發展,推動長春國際汽車城與四平合作共建汽車產業園,優化一體化協同發展體制機制,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動、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資源環境可承載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作者單位:中共長春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