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藤條、柳條編出來的菜籃、提籃、花籃惟妙惟肖,用玉米葉編出來的座墊、墻壁掛飾、手工藝品讓人愛不釋手,這些都是臨江市六道溝鎮火絨溝村草編示范基地里村民們編制的作品。依托資源優勢,不斷開拓創新,火絨溝村村民們靠一雙巧手編出了脫貧富裕路。而靠著一根柳條連通村民創業路的正是白山市巧手職業培訓學校負責人——巧姐李金枝。
“我是一名下崗職工,當時一家四口人僅靠每月165元下崗費維持生活,為了給母親看病,7年里花掉了家里多年積蓄6萬元多元,又賣掉了房子,可以說家里幾乎一無所有。”說起自己的創業經歷,李金枝很感慨。“當時看到別人鉤拖鞋賣,閑暇時我也帶著初中畢業的女兒一起鉤、編拖鞋賣。我以前在廠子里出過板報,能畫一些簡單的圖案,回來后我就自己搭配顏色、琢磨圖案,把成品擺攤出售,因為我做的東西精美,漸漸的,我就把這本來作為副業經營的生意變成了主業。”
可較高的原料成本卻難住了當時手頭拮據的李金枝,正當犯難的時候,一個突發“奇想”再次讓李金枝燃起希望。吉林是農業大省,秋收過后到處都是無人問津的玉米葉,何不把這些玉米葉、蒲草等變廢為寶,編織成工藝品或生活家居用品,既節省了原料費,又環保實用。于是,李金枝用一雙巧手編織起了她的創業路。
創業路上總是伴隨著困難與挑戰。如何擴大貨品銷量,成了李金枝創業初期的頭號難題。頭腦活絡的李金枝,主動聯系當地旅游部門,結合當地旅游市場,開發出玉米葉編織擺件、編織汽車掛飾等數十種不同款式的工藝品。有了獨特的產品、有了銷售渠道,李金枝的編織事業逐漸走上“快車道”。
“能不能讓草編工藝給更多像我一樣的人,提供干事創業的舞臺,也幫助他們走上創業就業路。”伴隨著這樣的想法,2016年12月,李金枝成立了白山市巧手職業培訓學校,學校面向下崗失業人員、殘疾人、農村勞動力轉移人員,免費開展技能技藝社會化培訓、實訓,并對有意向的創業者進行一體化孵化。
“我不僅要讓學員學到一技之長,還把政府關心再就業的政策通過這個平臺傳遞給大家。”幾年來,李金枝年平均培訓千人次,累計帶動就業近千人。如今,李金枝仍在編織著她的創業夢想,一個為更多人而編織的夢想。
如果你身邊也有這樣心懷信仰、甘于奉獻、勇于擔當、勤奮敬業、感動你我的女黨員,歡迎提供新聞線索給我們。郵箱:jlrbzly@126.com。
策劃:王亮 伊秀麗
監制:潘銳 王桂珍
協調:鄭麗穎
文字:米韻熹
攝影:趙欣、謝小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