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日,長春市一位77歲老黨員在小區升起五星紅旗的故事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晚間新聞》中霸屏2分15秒,刷爆了長春人的朋友圈,這位老黨員就是張秀英。
富豐家園小區2010年回遷,當時小區治理存在種種問題難以解決,老黨員張秀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決定要做些什么。
2012年1月,張秀英和老伴購買了一面國旗,用木頭接成一根1.5米的小旗桿,把細弱的旗桿插在廣場上的花壇邊。寒風中,兩位老人在小區廣場舉行了第一次簡單卻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升國旗儀式。
從那之后,無論風霜雨雪,無論春夏秋冬,每個星期一的早晨,張秀英都會早早起來,小心地把國旗的褶皺理平,用毛巾輕輕擦拭干凈,帶領著越來越多的人在小區舉行著莊嚴的升旗儀式。十年升旗路,更迭三代旗桿、三十余面國旗,參與升旗人數逾十萬人次。第一代和第二代旗桿仍然立在富豐家園小區的廣場上,被居民精心保護起來,見證著小區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下,大家有了聚在一起的機會,人心齊了,很多矛盾、難題也都一一解決。作為小區黨支部書記,張秀英除了組織升旗儀式,她的大部分時間精力都用在了關心和幫助鄰居上,小區里的大事小情都離不開她。
組織居民跳廣場舞豐富業余生活,為居民煮綠豆湯解暑,每逢年節走訪慰問,為小廣場自制吊燈,組織居民清雪、清垃圾,誰家有個大事小情都找她說和、幫忙……不止出力,張秀英還常常自掏腰包,雖然退休了,她每天仍十分忙碌。
在張秀英心中,她一心想著的都是怎么能讓小區更好,讓居民生活得更好。得知小區居民想要一個健身廣場,張秀英主動協調物業、社區、街道,為小區爭取來了健身設備。有一次她參加街道會議,看到會場后院放了許多從別處撤下來的優美的鐵藝裝飾,就主動去找街道申請,最終挑選了20個鐵藝裝飾安放到小區,成為小區亮麗的風景。
以前富豐家園小區的花壇里缺少綠植, 經過寬城區政府協調,相關部門運來300棵萬年紅種到了花壇里。張秀英帶領小區黨員和熱心群眾,每天從居民家中提水澆花,有時要澆到晚上11點。
在張秀英的帶動下,小區里主動要求為大家做點事的黨員和積極參加小區治理的熱心居民越來越多,于是張秀英建了個“風雨同舟”微信群,誰家有個大事小情,只要在群里說一聲,立即就有好多人來幫忙。如今,這個微信群成了小區居民的“幫幫群”。
2019年除夕夜,張秀英全家正在熱熱鬧鬧地包餃子、看春晚,忽然她的手機響了,電話里傳來鄰居李國瑞帶著哭腔的聲音:“大姐,我老伴去世了,這可咋整?”張秀英一聽,放下手里的餃子皮,邊在“幫幫群”里呼吁大家快去幫忙,邊走出家門,帶著幾個黨員幫著跑前跑后、買各種用品,一直忙到清晨。隨后她又馬上聯系正在放假的社區幫忙開具死亡證明、打電話雇車幫助送葬,直到幫李國瑞料理完老伴所有后事。
“作為一名老黨員,退休也不能褪色,為人民服務是刻在我心里的烙印,我愿意盡己所能為大家多做點事,讓更多人團結在紅旗下,讓我們的家園越來越好。” 正如張秀英所說,今天的富豐家園小區,環境整潔,路面平坦,開放式小區安裝上了氣派的鐵門,除了升旗儀式,還有廣場舞、徒步郊游、腰鼓舞蹈等多種多樣的活動,豐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如果你身邊也有這樣心懷信仰、甘于奉獻、勇于擔當、勤奮敬業、感動你我的女黨員,歡迎提供新聞線索給我們。郵箱:jlrbzly@126.com。
策劃:王亮 伊秀麗
監制:潘銳 王桂珍
協調:鄭麗穎
文字:于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