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梅22歲開始到社區工作,她懷著對黨無限忠誠的信念,不忘初心、勇于創新,全心全意服務居民。她在社區治理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出“64353”工作法,2018年被民政部評為“全國100個優秀社區工作法”。她在銀融社區率先示范,成立了 “協同治理中心” “融鄰中心”,引進和自我孵化社會組織79家,結合“互聯網+”,為居民生活、居家養老提供精細、便捷、特色化服務,在“老銀融”開創了“新天地”,受到群眾歡迎。
銀融社區是一個老舊散小區,轄區共有10個小區,其中9個小區屬于棄管小區,居民3996戶9996人,老年人多、下崗失業人員多。如何提升社區服務水平,成為擺在陳春梅面前的一道難題。此時,長春市委組織部給了她一次去掛職鍛煉的機會,正是在這次學習中,她開拓了視野,學到了新的思想,將銀融社區多年來的工作進行梳理總結,確定了以建設服務型黨組織為抓手的“科學劃分、點線串聯、陣地打造、盤活資源、制度保障”工作思路,在提煉升華中總結出“64353”工作法,即:劃分六個網格、搭建四條便民服務線、整合三類資源平臺、實施五大服務功能、落實三項工作機制,積極帶動各方資源主體和廣大居民群眾參與到社會治理全局中,不斷提高社區黨委組織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有效破解社區黨組織力量薄弱與居民服務需求間的矛盾。
陳春梅通過多方協調,將轄區單位閑置的鍋爐房改建成了供老年人活動的場所,引進晨宇養老服務社會組織,為老年人提供休閑娛樂、醫養保健、日間看護等多樣服務,還為老年人提供優惠的早、午餐,受到老人們的喜愛。在舊城改造后,老小區面貌一新,但沒有物業,如何保持維護改造成果,是一大難題。她探索建立“五個服務中心”來破解小區治理這一難題。以社區黨委為核心,通過協同治理中心引進智慧物業接管棄管小區,智慧物業進入試點的佳園小區后,野廣告得到根治,杜絕了亂貼亂涂現象,合法廣告在互聯網平臺發布,直接推送到用戶手機和室內終端機上,基礎設施能夠及時維護,綠化管護效果良好,車輛亂停亂放問題得到解決。智能平臺和多功能門禁使居民生活便捷性也有很大提高。居民張女士說,“要是沒有陳書記幫我們引進這個物業,我們哪能有這么好的生活環境?!”
陳春梅真誠對待居民,總是把溫暖送到居民心里。為了更好地提供服務,她制定了“錯時上班制度”:將社區工作時間彈性延長,方便上班的居民來辦理業務;推行“首問責任制”,一項事務,一人負責到底,做到“小事不過夜,大事不隔天,件件有記錄,事事有回訪。”兩年前的夏天,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導致路面積水,把工行小區8棟居民的回家之路給堵上了,她積極協調,積水問題很快得到解決,居民們趴在窗戶上為她鼓掌,給她豎起了大拇指。轄區獨居困難老人也是她時刻記掛在心上的大事,夏天怕老人們中暑,就借養老中心廚房給老人們熬解暑湯;冬天暖氣開栓,惦記老人家是不是暖和,她都要親自走訪查看。端午節、重陽節等重要節日,她都要到老人家去看望。春節前,她帶著社區黨委成員到這些老人家中幫助打掃衛生,采買年貨,老人們每次見到她,都親切地稱呼她“閨女”。
化解居民間矛盾,促進鄰里和諧,她不厭其煩。轄區梁阿姨家被樓上住戶漏了水,家里的裝修被破壞。梁阿姨找鄰居協商多次,但是樓上住戶總是推脫,不給維修。梁阿姨沒有辦法,就去請社區幫助協調。陳春梅就天天去樓上居民家溝通,不在家時就打電話,她被掛過電話,有時被拒之門外,但是她堅持不懈,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終于解決了問題。陳春梅說:“鄰里間都是小矛盾,及時解決,沒有解不開的疙瘩。放久了,再小的疙瘩也變成一個大死結,想解開也不容易了。居民的事就是不能拖,及時辦,抓緊辦,才能把居民的工作做到實處、做好。”
陳春梅對社區工作的熱愛,感染著銀融社區的每一名工作人員,在她的帶領下,銀融社區不斷創新工作方法、深化工作模式,切實做到“進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暖百家心”,成為居民心中真正的“幸福社區”。
如果你身邊也有這樣心懷信仰、甘于奉獻、勇于擔當、勤奮敬業、感動你我的女黨員,歡迎提供新聞線索給我們。郵箱:jlrbzly@126.com。
策劃:王亮 伊秀麗
監制:潘銳 王桂珍
協調:鄭麗穎
文字:韓雪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