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近年來,我省順應發展大勢、搶抓時代機遇,加快推進開發區高質量發展,各級各類開發區大膽先行先試,迸發創新活力,發展水平全面躍升,支撐能力全面增強,帶動作用全面凸顯,布局結構全面優化,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可喜成績。吉林日報從今天起,在“推進‘一主六雙’加快吉林振興”專欄下開設“加快推動開發區高質量發展”子專欄,集中展示開發區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成績和亮點,發揮典型示范引領作用,為全省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營造濃厚輿論氛圍。
這是一組來自長春市開發區的亮眼數字:
2020年,開發區地區生產總值、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占全市比重達到72.3%、72.2%、77.3%;占全省開發區比重達到69.6%、57.1%、61.8%,切實發揮了輻射帶動作用;
開發區集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近1200戶,占全市60%,上市公司總量達到29家、居東北4個副省級城市首位;
全市1300個5000萬元以上項目中,開發區項目數量和投資占比均超過70%,產業集聚能力不斷增強;
2020年中國營商環境評價中,長春獲評營商環境提升最快的10個城市之一……
在吉林振興發展的跑道上,長春市開發區迸發出無限的生機與活力,成為助推經濟發展的強勁引擎。
發力
深化改革優環境
“中韓示范區規范高效的辦事流程、熱情周到的服務給了我們家的感覺。”作為長春的新朋友,吉林敏佑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金泰俊毫不吝嗇自己對這里的喜愛。
為適應國際合作需求,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范區創新管理體制機制,實施“管委會+平臺+園區”的運行模式,形成了小政府、大服務,靈活高效的運營體制。通過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依托“萬人助萬企”活動,成立“項目服務專班”,出臺惠企助企政策等一系列舉措,成功推動韓國TMS公司投資成立長春天明盛科技有限公司,韓國大松集團投資成立吉林敏佑公司等項目落位。
對于未來,金泰俊的規劃非常清晰。“我們希望以中韓示范區為基點孵化一些韓國具有尖端技術的中小企業,把它們的技術與產品帶到這里,與中韓示范區共同發展。”
開發區是我省項目建設的平臺,是展現營商環境的“窗口”。
在長春經開區,今年以來已累計為企業解決各類問題300余件。隨著“放管服”改革不斷深化,編制完成全區13個部門998項權責清單,完成84個建設項目287件審批業務,審批時限縮短至26個工作日。
中韓示范區、長春經開區的有效實踐不是個例,多年來,長春在全市開發區推行“大部制”改革,構建起“大經濟、大商務、大建設、大管理”行政體制,進一步提升了管理效能,入選中國改革2020年度50個典型案例。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向各級開發區下放行政權力2000余項,“最多跑一次”“標準地+承諾制”“證照分離”等舉措在全省推廣。
求變
匯聚創新發展新動能
初冬時節,位于長春經開區的國家半導體激光技術創新中心仍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目前,我們的設備正在努力調試中,預計12月實現投產。”吉光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佟存柱介紹,公司成立于去年6月,是一家在省市區投資基金投資下籌建的新型研發機構。“從項目的落位到國家創新中心的申報,進展都很快,這離不開省市區有關部門給予的幫助。”
近年來,長春市不斷強化開發區創新引領作用,加強與一汽、華為、吉大、光機所等大校大企大所合作,組建紅旗、數字經濟等產學研創新聯盟,推動國家半導體激光技術創新中心落位經開區。持續推進創新主體培育,開發區集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近1200戶,占全市60%,長光衛星成為東北唯一獨角獸企業。制定《長春市科技創新條例》,支持開發區向現代創新型產業園區轉型,進一步優化創新環境生態。
創新生動力,轉型出活力。長春市以長春新區、經開區、凈月區、汽開區、中韓示范區為依托,推動省級開發區、工業集中區優勢互補,著力打造萬億級汽車產業集群和高端裝備、光電信息、生物醫藥、農產品加工、能源、文旅6個千億級新興產業集群,加快構建多點支撐、多業并舉、多元發展產業發展新格局。
突破
爭做對外開放“橋頭堡”
陳列、講解、對接、洽談……11月19日,在開館不到2個月的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范區地標性建筑——中韓城市館內,工作人員正緊張地忙碌著。
“中韓城市館作為中韓兩國城市開放平臺,承載著中韓兩國政治、文化、經貿等多方面的合作,發揮著中韓示范區對外開放橋頭堡作用。”中韓城市館運營副總陳伶介紹,“目前,中韓城市館已與韓國121家企業達成合作關系,產品種類涉獵650種,絕大多數韓國企業的產品都是首次進入中國市場。為了更好的服務韓國企業并幫助其在中國市場找到銷路,我們會根據產品特性品類不同,分為線上線下兩種渠道幫助韓國企業在國內開拓市場。”
而在距離中韓城市館21公里處的長春興隆綜合保稅區,滿載著電子產品、服裝鞋帽、汽車零部件等貨物的中歐班列,正伴隨著汽笛聲,呼嘯著駛向歐洲……自2015年8月開行至今年10月,中歐班列(長滿歐)承運進出口貨物超6.5萬標箱,貨值約260億元。
這兩組鏡頭,只是長春開發區全面開放促合作的一個縮影。數據顯示,長春開發區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開發區內外資和進出口額分別占全市的80.5%、88.5%、98.7%、87%,超過全省50%以上。長春重點打造中韓國際合作示范區、興隆綜合保稅區、臨空經濟示范區等前沿窗口,推動“長滿歐”“長琿歐”貨運班列常態化運行,今年“長春-法蘭克福”航線正式開通,開啟了東北地區中德貨運空中通道。同時,以五大國家級開發區為龍頭,全面深化與各市州對接合作,謀劃實施合作項目184個,總投資3587億元,推動“一主”優勢加快轉化為“六雙”動能。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長春市開發區正以矯健步伐走在高質量發展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