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上午,記者來到公主嶺市永發鄉。見到記者,鄉黨委書記孫立輝一邊熱情地打著招呼,一邊叮囑一位辦完事兒的老人回家路上注意安全。用身邊工作人員的話說,每天接待來訪群眾,事無巨細地處理好每一個問題,千方百計解決群眾關心的“微”事“急”事“難”事,“這是他們這里的工作常態。”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自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以來,永發鄉黨委確定7項重點民生項目,全體黨員干部深入基層,走進百姓中間,認真了解群眾的心聲和需求,確保實事辦好、好事辦實。
“為群眾辦實事,就是要發揮好示范作用,躬身為民,走到百姓中間傾聽最真實的聲音。”接待完群眾,孫立輝了解記者來意后,提議去下邊村屯走一走,看一看。
一行人驅車向先進村進發。路上,道旁的積雪在陽光照射下,泛著晶瑩的光。原以為冰雪的融化會使道路泥濘難行,可實際情況卻是大部分道路已被清掃干凈,行駛上去,路面平坦整潔。 “這都是村干部帶領村民自發清掃的。”孫立輝解釋說:“之前就有群眾反映說路不好,鄉里、村里經過多方努力,把這條曾經‘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土路修好了,給老百姓解決了一件實事。”
說話間,先進村村部已在眼前。
剛一到先進村村部,記者一行就被聞訊而來的村民圍住,七嘴八舌地講起了鄉里的“好”。
“鄉里可為我們解決了一件大事!” 村支書李廣明告訴記者,以前先進村一帶是有名的大洼地,趕上雨雪天,運拉玉米和蔬菜都需要人力和馬馱,連摩托車都開不了,更別提小貨車了,眼看著大棚里的菜長好了,就是運不出去。
“現在可好了,路修成后,別提多方便了!外面收菜的、收糧的都愿意來了,菜和玉米都能賣上好價錢。”
要想富,先修路。在永發鄉黨委的努力下,先進村成了名副其實的“先進”之村。
離開先進村后,記者一行趕往紅石村。
一進村部大院,滿眼的玉米堆成了小山,為冬日的冷清添了許多亮色。正在村部農家書屋里看書聊天的村民紛紛走出來,圍在一起和記者們拉起了家常。
“這些苞米可是搶回來的!”孫立輝指著眼前的玉米,對記者說:“村里的機動農田地勢洼,聽天氣預報馬上就要下大雪,沒辦法,村支書姚德印放下自家地里的活,帶著村干部和村民連夜完成搶收。第二天就下雪了,現在他自家的苞米還在地里呢!”聽孫立輝這么說,姚德印連忙擺手:“不算啥,村里的地收完就行,我家的不急。”
樸實的話語,真摯的情懷。永發鄉黨員干部為群眾辦實事公而忘私的高尚品質,盡顯其中。他們用行動交上了一份承載民心的成績單——
修建砂石路8公里、水泥路14.4公里、柏油路7.2公里;對4個村的綠化苗木進行補栽補種8800株;全鄉14個村設立垃圾點132個,共清理垃圾堆368個,清理轉運垃圾3000噸;開挖排水溝近3萬米,鋪裝下排水管900節;解決鄰里糾紛、土地糾紛,化解矛盾68起……
“鄉領導就是我們的知心人。”“現在是領導圍著我們百姓轉,有點啥難處,都想辦法給解決。”“家里沒了煩心事,日子越過越舒坦,心特別敞亮。”……站在政府大院,記者呼吸著雪后晴日的新鮮空氣,永發鄉百姓的稱贊聲,仍不時在耳邊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