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院士又多了一個榮譽稱號。
不久前,由聯合國糧農組織駐華代表處與頭條三農聯合在全國范圍內發起,中國農業農村部種植業司組織的2021“糧食英雄”評選活動落下帷幕,李玉成功入選。
喜訊傳來,身邊的人都為他感到高興,紛紛送上了祝賀。李玉也很激動,但興奮之余,這位中國食用菌領域的領軍人物,更多的是對當下我省引才、培才、用才工作的感悟與思考。
“我親歷了吉林省的糧食產量從200億斤開始,300億斤、500億斤……一路上漲到今年預計超過800億斤。”李玉認為,取得這樣好的成績,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吉林省形成了良好的引才環境,使一支龐大的人才隊伍得以在吉林這片沃土上凝聚起強大的力量,支撐起了我省農業建設實力的飛速發展。
“梧高鳳必至,花香蝶自來。我真切地看到,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各地各部門各單位都實施了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李玉感觸頗深地說,尤其是近幾年,省委省政府不斷推出人才新政,制定了含金量越來越高的激勵政策,像打造營商環境一樣打造一流創新環境,人才環境優勢突出已成為吉林新的發展底色。
李玉表示,這樣利好的引才政策,對省內各高校尤其重要。“就我所在的吉林農業大學來說,‘十三五’以來,學校通過積極落實省委、省政府的人才新政,已全職引進高層次人才17人,柔性引進高端人才35人,為學校打造領跑新農科建設的‘吉林樣板’發揮了強有力的支撐作用。”
據李玉回憶,因為起步較晚,人才匱乏,當年能建成我國第一個菌物專業、設立菌類作物自主設置學科博士點和碩士點,可謂困難重重,因此,他深知加快培養大批人才的重要性。
“培養一個科技人才不容易,培養一個拔尖的科技人才更是困難。當下,我省的新能源、新汽車、新材料、新農業、新旅游、新電商‘六新產業’發展迅猛,成為了省內重要的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李玉表示,看到吉林省正不斷加強高端平臺建設,用好用活各類人才,全力為人才提供創業的機會和發展的空間,他十分高興。
“廣大科技工作者無顧慮、有奔頭,有實現自身價值的平臺,才能形成人才梯隊,才能讓創新型科技人才源源不斷地涌現。”
李玉透露,下一步,他將繼續利用在吉林農業大學建立起的食用菌新種質資源創制國際聯合研究中心這一大的平臺,吸引更多來自國際和國內的優秀人才到吉林發展,共同在吉林省農業科研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
自1966年從山東農業大學畢業來到吉林工作算起,李玉已在這兒度過了55個年頭,親眼見證了半個多世紀吉林的飛速發展,看到了我省在引才、培才、用才上的力度越來越大,效果越來越顯著。
“一路走來,自己取得了一些成績,獲得了‘全國脫貧攻堅楷模’‘糧食英雄’等榮譽稱號和獎項,但我深知自己的根在吉林、心在吉林、事業在吉林,可以說,是這片沃土培養了我、造就了我。”作為高層次人才的代表之一,李玉特別感慨。
特別是看到我省正深入推進“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為全省未來五年、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發展擘畫了宏偉藍圖時,他由衷地感到振奮。李玉表示,他要努力利用好省內的優秀科研平臺,打造食用菌領域人才聚集新高地,鼓勵更多優秀人才“創”在吉林、“就”在吉林,共同在這片廣闊的熱土上建功立業。
“吉林發展,機遇無限。吉林振興,前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