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報訊(記者畢瑋琳)今年以來,白城市通過持續抓實扶貧產業、政策落實、監測幫扶、基礎建設等四項舉措,不斷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取得顯著實效。
持續抓扶貧產業,讓群眾收入保持穩定。為確保脫貧戶收入不減,強化工作措施、把緊增收源頭。啟動帶戶龍頭企業、帶戶合作社培育計劃,優選50戶龍頭企業、100戶合作社,集中進行扶持,24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和省級產業化龍頭企業,12個合作社被認定為國家和省級示范合作社。發展庭院經濟,投入補貼資金1.01億元,庭院經濟發展到21.9萬畝,比去年增長0.9萬畝。發展農村電商經濟,扶貧產品網絡零售額達7.1億元,是去年全年的1.9倍。發展農村公益崗,新開發農村公益崗位3000余個,脫貧人口就業穩定在3.8萬人,超出去年3823人。
突出“三保障”,持續抓政策落地。白城市在全省率先出臺行業防返貧排查比對機制。突出“一收入兩不愁三保障”,即增加農民收入,做到不愁吃、不愁穿,落實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三保障,發放補助資金568萬元,消除因貧輟學問題;全市14.3萬脫貧人口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新納入慢病管理7000人;新納入危房改造計劃1948戶,開工1493戶;維修改造管網472處。
持續抓監測幫扶,消除返貧風險。堅持自下而上申報和自上而下排查相結合,建立了部門排查比對、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員入戶了解、群眾申報3項機制,拓展監測預警覆蓋面。在全市919個行政村開發防返貧監測專崗,新選派400名第一書記、785名駐村工作隊員,逐月入戶了解脫貧戶、邊緣戶生產生活情況,織密監測網格,全市共納入防返貧監測人口7259人,已消除風險7645人,居全省第一。
持續抓基礎投入,加快建設美麗鄉村。啟動實施鄉村建設13項行動,完成全市村莊分類布局,開工“四好農村路”234.6公里;農村電網改造正在招標;大安市每村200千瓦光伏項目,已開工建設;完成200個行政村綜合服務設施達標提升任務。千村示范啟動后,全力抓開工、搶進度,維修道路17公里,修建清理排水溝12公里,清理村屯垃圾1.4萬噸,拆除廢棄建筑1146個(處),整治衛生亂象916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