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有七晌多地,種白菜、種蒜,秋收這一個月,每天用工就得二三十人。我以前都是用四輪車接工人,從去年開始,政府給免費派客車,又方便又安全!”蔬菜種植大戶田偉幸福地說,他特別歡迎記者來采訪,就想讓大家都知道,秋收運輸服務保障給他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多么大的改變。
近日,記者來到扶余市新萬發鎮西長發村,村莊里一片靜謐,“體面”的大瓦房、場院里金黃的玉米棒、水泥路上開過的標準校車,都在悄無聲息地展示著農村的新面貌。
松原市交通運輸局運輸科科長包晨暉打開后備箱,里面是滿滿兩大箱《扶余市農民秋收約車備案表》,表格清晰地標注了備案車號、備案人姓名、電話和用車人姓名、電話、起止地、時間、乘車人數以及派車人簽字。在10月29日的一張表格上,可以看到,農民用車時間大部分集中在早晚五六點鐘,單次預約人員多的達到80人,少的也有近20人。
包晨暉告訴記者,按照省交通運輸廳的安排部署,年初,松原市即下發工作方案,成立保障工作專班,建立了常態化工作機制和預約響應機制。今年秋收期間,利用班線客車、城鄉公交和公共服務應急車輛,共籌備保障車輛1080臺。出行的農民群眾可通過“農村公共服務平臺”“通村村約車”等小程序、鎮(村)微信群和電話,預約農業生產用車服務,享受接送服務。
“西長發村有3臺客車,平常跑鎮村公交,服務半徑在四五十公里左右。從去年10月份開始,政府給補貼,農忙時候免費接送農民工。這個服務很受老百姓歡迎,需求量非常大。今年秋收,一天最多‘拉’過400多人次。”扶余市客運公司駕駛員劉國也是西長發村的村民,據他介紹,新萬發鎮除了種植玉米等常規農作物,經濟作物也很多,開春鉤花生膜、秋收砍白菜起土豆,“人少干不了”。西長發村白菜種植規模較大,多銷往山東、河北邯鄲等地,一晌地能出二三十萬斤白菜,用工近百人。
“最令人欣慰的是,通過我們春耕秋收運輸服務保障工作的開展,廣大農民群眾交通安全意識不斷增強。以前是‘車沒證、人沒票、啥路況都敢開、啥時候都敢開’,現在有了安全便捷的出行方式,再沒人乘坐農用車了。”松原市交通運輸局局長王文祥介紹,截至11月15日,松原市各級地方政府通過財政補貼、使用退坡資金等方式,已落實補貼資金400萬,累計發車1.06萬臺次,運送農民群眾19.86萬人次,未發生因農民群眾農業生產運輸、出行導致的一般以上交通事故。
今年春耕秋收期間,全省日均儲備服務農民出行運輸保障車輛3000余臺,累計發送運輸服務車輛3.49萬臺次,運送農民群眾66.94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