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日前,中共吉林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吉林將以新能源、新裝備、新材料、新農業、新旅游、新電商“六新產業”為主攻方向,以新基建、新環境、新生活、新消費“四新設施”為建設重點,加快數字化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今日起,中國吉林網將開設“穩健前行開新局”專欄,為您逐一解讀。
2021年11月30日,中國共產黨吉林省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在長春召開。
《吉林日報》截圖
回看這次全會,信息量很大。不僅勾勒出吉林未來發展藍圖,更規劃了實踐路徑,作出了戰略部署。
其中,事關吉林發展細節部分,更是多多。
例如,“六新產業”和“四新設施”就備受關注。
按照全會要求,吉林省要心無旁騖謀發展,以新能源、新汽車、新材料、新農業、新旅游、新電商“六新產業”發展和新基建、新環境、新生活、新消費“四新設施”建設為主攻方向,著力擴充總量、優化結構、提升效率,努力形成多點支撐、多業并舉、多元發展新格局。
《吉林日報》截圖
將鐘表再次回撥,2021年12月20日在長春召開的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上,“六新產業”和“四新設施”又一次出現。
彼時,會議強調,做好明年經濟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要下大氣力構建現代產業新格局,以新能源、新裝備、新材料、新農業、新旅游、新電商“六新產業”為主攻方向,以新基建、新環境、新生活、新消費“四新設施”為建設重點,著力打基礎、抓攻關、促轉型,對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啟動一批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項目,加快建設“雙廊”,持續建強產業鏈、優化供應鏈、提升價值鏈,打造現代新型汽車和零部件、農產品和食品深加工、避暑休閑生態旅游和冰雪三個萬億級大產業和醫藥健康、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數字經濟、現代服務業等若干千億級規模產業。
如此關鍵的兩個會議上,“六新產業”和“四新設施”均被重點提及,這對吉林而言意味著什么?
吉林大學東北振興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劉威(本人供圖)
“發展‘六新產業’、建設‘四新設施’,是吉林振興發展新突破的戰略性升級,是新一輪吉林振興發展的深層次思想解放。”吉林大學東北振興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劉威告訴中國吉林網,這表明吉林省委省政府著力打造能源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附加值高、市場需求旺盛的產業發展新引擎,使吉林省加快走上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綠色低碳的新道路。
事實上,過去的2021年,吉林在謀劃“新”發展上,已經有了蓄力和推進。
找幾個亮點,與網友一起分享。
新能源方面,2021年10月28日,吉林省“陸上風光三峽”工程建設全面啟動。承載著全省新能源發展歷史使命的吉林“陸上風光三峽”工程,將為建設生態強省、推動吉林振興注入強大的“綠色動能”。
新汽車方面,在全球汽車產業發生深刻變革之際,中國一汽“十四五”技術創新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以“嶄新獨創、全球首發、自立自強、合作共贏”為目標,以用戶“造型、安全、健康、品質、舒適、駕控、節能、體驗”8個維度為標準,以產品與技術的“電動化、智能網聯化、駕乘體驗化、安全健康化、節能降耗化”“五化”為關鍵,以36項具體技術為重點,以數智化、生態化、資源保障為基礎,全力打造世界一流技術創新體系。以紅旗車為例,目前已取得十幾項智能聯網、電動化重大技術突破。
新材料方面,碳纖維作為“21世紀新材料之王”、黑黃金,已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軌道交通、風電葉片、汽車輕量化、工業等領域,吉林碳谷公司原絲產能在全國同行業內位居首位。
新農業方面,來自省農業農村廳信息顯示,據國家統計局2021年糧食產量數據的公告,2021年吉林省糧食總產807.84億斤,全國排位保持第五位;糧食總產比上年增加47.24億斤,凈增量全國排第二位;糧食單產941.3斤/畝,比上年增加48.7斤/畝,單產繼續保持全國第四位。這背后離不開農業現代化助力。
新旅游方面,《吉林省文化和旅游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到,在旅游產業方面,從構筑雙循環旅游新格局入手,持續提升避暑休閑旅游、鄉村旅游、紅色旅游、工業旅游等新產品新業態供給質量,有效推進保護生態和發展生態旅游相得益彰。2021年,吉林省召開首屆全省鄉村旅游發展大會,文旅產業投融資大會,舉辦“中國知名文旅企業走進吉林”系列活動,賦能文旅企業創新發展。
新電商方面,2021年10月9日,首屆中國新電商大會在吉林長春舉行。大會以“新經濟新業態新發展”為主題,聚焦構建新發展格局,旨在培育壯大電子商務和直播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打造高質量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增長極,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此外,吉林省全面實施“吉林省直播電商發展三年(2020—2022)行動計劃”,推動商貿主體突破傳統營銷模式,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與此同時,圍繞新基建、新環境、新生活、新消費“四新設施”建設,吉林省以“新基建”激活經濟新動能,在5G、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技術與生態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人們對高品質生活需求結合,探索智慧型城市運營模式,創造新的消費模式方面也有相應布局。
“六新產業”和“四新設施”,可以催生哪些高質量發展紅利?劉威從三個維度給出觀察。
其一,“六新產業”和“四新設施”是吉林省樹立產業核心發展優勢,實現“換道超車”的重要方向。“六新產業”“四新設施”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吉林省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代表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爭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領域。吉林省通過發展新興產業可助推傳統產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其二,“六新產業”和“四新設施”將是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驅動力和能量源。隨著吉林省“六新產業”發展和“四新設施”建設的提速增效,必將加快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涌現大批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創造大量就業崗位,成為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的有力支撐。
其三,可推進產城深度融合和公共服務能力提升。吉林省把長春打造成區域中心城市,以“六新”產業集群建設推動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加快形成以產促城、以城興產、產城融合的發展態勢。圍繞重點領域,率先試點建設一批應用場景和服務設施,提高產業集群公共服務能力。
在“六新產業”和“四新設施”路徑下,吉林如何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奮力開創振興發展新局面?
劉威給出如下思考和建議:
首先,要統籌謀劃,勾勒出“任務書”“施工圖”和“時間表”,著力提升“六新產業”集聚的規模和質量,避免沿用過去發展傳統產業的路徑和思維來推進新興產業發展,避免過度追求規模優勢和過度聚集各類要素,避免出現多點開花、大而不優、產能過剩等問題。“四新設施”建設要堅持以人為本、因地制宜,避免同質化無序競爭的低水平重復建設。
其次,政府扶持引導要“大度”也要“適度”。一方面要強化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工程項目的投資牽引作用,統籌用好各級各類政府資金、創業投資和政府出資產業投資基金,另一方面要避免產業依賴政府補貼引起周期性波動,加大市場化引導帶動社會資本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再次,依托國有企業主業優勢,引領、帶動各類所有制企業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布局力度。例如,在一汽、長客等頭部企業帶動下,鼓勵具備條件的各類所有制企業獨立或聯合承擔國家新能源、互聯網汽車的研發、創新能力和產業化等建設項目。
最后,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開發適應戰略性新興產業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探索建立新興產業金融服務中心或事業部。例如,圍繞黑土地保護、建設高標準農田,打造綜合綠色金融服務體系,如發行黑土地的綠色債券、要加大對黑土地保護的綠色貸款力度、實施黑土地項目的綠色評級制度、推動黑土地開發建設的綠色保險制度。
原標題:穩健前行開新局丨發展“六新產業”、建設“四新設施” , 對吉林振興意味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