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觀點,出實招,謀發展……1月24日,來自農業組,經濟三組,文藝、體育組,科協、科技一組,社科、新聞出版組,教育、醫藥衛生二組的委員們進行聯組討論。委員們建言獻策的熱情讓會議室內春意融融。
建設生態強省,是加快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長遠之策。圍繞這一話題,委員們結合自己所在領域貢獻了諸多良策。
張巍委員建議,我省應以報建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試驗區”為契機,加快實現低碳轉型綠色發展。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整體發展目標,以碳達峰、碳中和為關鍵路徑,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建設大美吉林。
當下,全球正努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白雨虹委員建議,我省應該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依托吉林一號衛星星座,建立國家級碳排放監測平臺。
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胡亮委員將目光鎖定在汽車產業上。他建議,我省應該加快“數字吉林”建設,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揮我省汽車產業集群優勢,推動智能汽車、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和5G基礎設施協同發展,實現從生產到銷售全產業鏈節能減排。
如何持續開展鹽堿地綜合治理和高效利用,是蘇陽委員十分關心的話題。他建議,強化頂層設計,統一協調鹽堿地土壤改良、水利工程、高標準農田建設等工程項目,盤活資金,綜合施策,協同攻關,集中發力。
不久前,科技部批復同意《吉林省創新型省份建設方案》。科技創新話題備受委員們關注。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把科技創新作為創新驅動的核心工作來抓,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但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合力尚未形成。李冰委員認為,“這就需要政策、資本市場等多方共同發力,建立多層次科技金融融資體系,加強金融對科技創新的支撐力度,釋放我省科技資源富集優勢。”
“企業本身存在技術研發能力不強、研發活動少、研發投入水平低等現象。”李銳委員說道,“應推行‘企業出題、政府建庫、科研院所高校企業協同攻關、市場驗收、政府補助’的科研攻關模式,組建專業化、市場化的科技成果轉移機構,還應探索建立適應成果轉化的分類評價體系。”
李廣社委員提出組建“吉林省復合新材料實驗室”的建議。“碳達峰、碳中和要求我省相關產業加快綠色轉型,推動綠色轉型需要科技支撐,需要加快推動科技創新。組建‘吉林省復合新材料實驗室’,有助于統領和協調全省科技力量,形成合力,集中攻關。”李廣社表示。
朱臣、王金利、張利恒、安春軍、劉桂琴委員分別圍繞推動我省冰雪體育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民營企業深度參與鄉村振興、推動我省體衛融合發展、加快我省人參產業振興發展、做好我省“十四五”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提出看法和建議。
在精彩的發言和熱烈的討論中,委員們碰撞思想、凝聚共識,展現了參政議政、共謀振興的擔當與風采。在真知灼見的點滴匯聚下,吉林振興發展之路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