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上午,吉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長春開幕。《政府工作報告》內容振奮人心。
《報告》指出,過去的一年,是吉林振興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一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6%,地方級財政收入增長5.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發展質量效益明顯提升,內生動力持續增強,營商環境顯著改善,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較好完成,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取得新的重要進展。
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堅持依靠改革開放激活力增動力。
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建立五級書記抓營商環境工作機制,實施營商環境提升行動。實行企業開辦“網上辦、一天辦、免費辦”,全面推行企業簡易注銷登記程序,提升企業從設立到經營便利度。提高政府采購透明度,實現“互聯網+政府采購”全覆蓋。深化“放管服”改革,工程審批系統綜合運行指標穩居全國第1位。開展第二批“證照分離”改革,啟動“證照一碼通”改革試點,全面推行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告知承諾制。電子證照種類排名躍升至全國第3位。88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跨省通辦”。在全省部署應用新版全流程審批系統,實現省市縣鄉村5級使用一套系統、一個平臺進行全流程在線審批。各地城市信用監測指數整體實現大幅躍升,保持在全國前列。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進國資國企改革,出臺12戶省屬企業綜合改革方案。啟動國有企業“三年扭虧脫困”專項行動,52戶企業完成年度扭虧或減虧目標。出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促進中小企業(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具體舉措,為實體經濟降本減負1000億元左右。新登記市場主體63.6萬戶,增長50.6%,增速居全國第3位,總量突破300萬戶,每千人擁有市場主體124戶,居全國第8位。新登記企業12.9萬戶,增長25.2%,其中新登記外埠來吉投資企業3.8萬戶,增長78.9%。
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出臺金融惠企政策,用好用足各項再貸款再貼現和降準政策,引導金融活水直達實體經濟。人民幣各項貸款增量達1858.73億元,增長8.17%,為可比口徑下歷年最高。全省證券交易額增長39.55%,居全國第5位。舉辦金融助振興市(州)專場活動,簽約項目52個、金額141億元。“吉企銀通”融通資金達到270億元。啟動企業上市“吉翔”計劃,新增A股上市公司5家,首發募集資金創歷史新高。積極推進金融風險防范化解,推動高風險金融機構盡快出清,開展不良貸款清收,全力打擊非法集資活動。
擴大對外開放。長春臨空經濟示范區正式揭牌,長春空港藥品進口口岸、琿春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獲批。批復設立梅河新區。新晉升6個省級開發區,批設和龍互貿區。新增3個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加快外貿新業態發展,跨境電商進出口增長38.1%。進出口總額增長17.3%,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6.7%。
加強域內協同。充分發揮長春都市圈龍頭牽引和輻射帶動作用,組織長春市與各市(州)、長白山開發區、梅河口市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推動長春市5個國家級開發區與各地形成19組對接合作關系,互派干部掛職交流,聯合開展招商引資活動。謀劃合作項目210個,總投資達3738億元。
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深化“五個合作”,深度對接國家重大戰略區域,推動吉浙對口合作走深走實。赴北京、浙江、廣東、上海、江蘇、天津等地開展經貿交流活動,簽約142個項目。舉辦第十三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第二屆東北亞地方合作圓桌會議、第六屆全球吉商大會、中德汽車大會、世界中醫藥大會第六屆夏季峰會、跨國公司吉林行、首屆臺企吉林行、上市公司與投資機構吉林行等重大活動,簽約117個項目。開展央企助力吉林振興發展系列活動,簽約49個項目,合同引資額2321.31億元。全省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增長31.3%。(吉林省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