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下午4點,電話終于接通,電話那頭傳來了長春市綠園區青年路街道楊蒲社區居委會副主任、網格長李金麗沙啞的聲音。
“從早上忙到現在,才有空回個電話。”從3月4日到現在,作為一名網格長,李金麗一直在抗疫一線。她告訴記者,每天從早到晚,不知道說了多少話,防護服一穿就是一天,身體出了很多汗,又不敢多喝水,再加上前幾天氣溫低,一冷一熱就感冒了。“嗓子一直發炎,總是咳嗽,最嚴重的時候,都咳出了血。但太忙了,就吃了幾片藥挺著。”說著,李金麗有些哽咽了,“有時覺得挺難的,但我是一名黨員,再難也得挺住。”
即使身體出現狀況,李金麗也沒休息過一天。她說,不能休息,也不好意思休息,社區工作人員少,社區領導和大家都在一線忙,也非常辛苦。楊家小區就她和另一名網格員,她要是休息了,她的活就得別人干。疫情期間,不能給別人幫忙,也不能拖后腿啊。
李金麗負責的楊家小區共有490戶、1300多人,核酸采集、維持秩序、信息登記、信息錄入、掃碼測溫、給居民打電話……每天重復著同樣的工作,可李金麗毫不懈怠,在她那里不敢有絲毫差錯。
3月25日晚上10點多了,李金麗接到“追陽”通知后,立刻按照名單表,一個一個地打電話排查,逐一核實好居民地址后,馬上一家一戶地送抗原檢測試劑盒。“這是一項緊迫的工作,我們必須第一時間篩查出來‘陰性’或者是‘陽性’,快速鎖定‘陽性’人員。”每次上門,李金麗都耐心地對居民進行講解。當晚,李金麗和網格員一直工作到半夜12點多。
抗疫剛開始那幾天,李金麗還能回家,后來就一直住在社區。李金麗說:“工作量太大,忙起來沒個準點,常常從早晨四五點鐘,一直忙到晚上十一二點鐘,有時還到后半夜兩三點鐘。女兒今年初三,馬上要中考了,孩子是顧不上了,只能由爸爸看著。”
楊家小區有一位老年人患有糖尿病,需要購買胰島素。老人子女聯系到她,她抽空幫老人買來并送到家里。幫居民買酒精、買菜送菜、買生活用品……“這些都是小事,不算什么,只要我能忙得過來,都會幫居民去做。”這些在李金麗口中的小事,卻是關乎轄區居民生活的大事。
說話間,李金麗的電話鈴聲響起,她又接到新的任務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