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是疫情防控一線,黨員記者就在哪里。他們充分發揮著主動性和積極性,用敏銳的視角采訪報道來自疫情防控一線的生動事例和感人故事,為廣大受眾帶來了全省上下眾志成城防控疫情的最新消息,也為全省人民萬眾一心防控疫情加油鼓勁。他們奔波在一線的身影,也成為了一面面高高飄揚在防控疫情戰役第一線的黨旗!來自中國吉林網的黨員記者王濤就是他們中的一員。
從事新聞采訪工作16年的王濤,多年來始終堅守報道一線,勇于擔當,以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黨員的初心與使命。2010年吉林市永吉特大洪水,王濤冒雨奔赴搶險救援現場,站在漫腰的洪水中,不顧危險,拍攝了一組組軍民齊心抗擊洪水的照片;2020年疫情始發,他主動請纓奔赴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醫護人員的出征、醫護典型的采訪、新冠患者的出院、黨員干部的下沉、社區志愿者的堅守等,處處有他忙碌的身影……
2022年,疫情再次來襲,王濤立即投入到防控報道工作中。3月17日,他接到緊急命令,在電話中,跟單位總監只簡單說了“保證完成任務”幾個字,便立即奔赴家鄉吉林市,進行抗擊疫情一線采訪工作。
在吉林市抗擊疫情的報道中,中國吉林網開設“吉網江城‘戰疫’現場”專欄。其中,《夜探東北亞農產品批發市場》《這組震撼的消殺畫面來自吉林市抗“疫”一線》《24小時、1.3萬管、26萬人次,這支醫療隊核酸檢測跑出“加速度”》《吉林市第七方艙醫院97名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戰疫中的勞模張楊:每天接打100多個電話、帶領志愿者累計服務居民50萬余人次》《600噸物資、1個半小時 森林消防人員和時間賽跑》《隔離點的“臨時媽媽”劉宏亮 為37個孩子筑起愛的港灣》《吉林市勞動模范倪赫臨時招聘60多人奔赴方艙醫院》《我微信里有27個配送群,日均送貨1000多單》《守護社區一方天地 她是居民們的“主心骨”》……皆出自王濤之手,截至3月30日,王濤到吉林市采訪14天,已經采寫了稿件80多篇。
3月17日,剛到吉林市,王濤就奔赴東北亞農產品批發市場,連夜采訪當地蔬菜保障供應情況。那幾天,吉林市連續降溫,他冒著嚴寒工作,大量拍攝任務讓他手腳被凍得發癢。回到住處,將近夜里12點,寫完稿件已經是凌晨1點多。短暫休息后,天一亮王濤又奔赴吉林市人民廣場的移動核酸檢測點,采寫那里的醫護人員在移動核酸檢測車內奮戰的身影。王濤全副武裝,隔著玻璃拍攝核酸檢測人員的工作。不一會兒的功夫,防護服的悶熱讓他渾身濕透,也更切身感受到“大白”們的辛苦。
3月21日,王濤化身“大白”,在吉林市第二方艙醫院采訪到了首批50名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出院的重要場景;3月24日,王濤來到在吉林市豐滿區華西社區,跟蹤采訪該社區為轄區113名臥床老人協調上門核酸檢測和物資配送的工作狀態,跟著一起忙碌一天的王濤也沒能吃上一口熱乎飯;3月29日,吉林市突然降雨降溫,在吉林南服務區,王濤冒雨采訪通化、白山兩地121輛援吉轉運車輛完成階段性任務返回休整的情況,他的手被凍得通紅,一雙鞋也已濕透……到吉林市工作至今,王濤每日都是白天采訪晚上寫稿,晚上采訪凌晨寫稿,每篇新聞報道都用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記錄下一段又一段抗疫一線工作者們不一樣的風雨兼程。除了現場采訪,他還兼顧著交通廳、機場、火車站、交警等抗疫典型的事跡報道。
作為一名黨員,面對奔赴抗疫一線進行新聞報道的重任,王濤曾暗下決心:“我責無旁貸,一定不辱使命,堅決完成任務!”王濤說:“在責任面前,人人當先!”身為共產黨員,在家鄉最需要他的特殊時期,將最及時的新聞資訊傳遞給廣大受眾,這既是責任,也是擔當。他的堅守也讓新聞采訪一線上的黨旗更加鮮艷,讓胸前的黨員徽章更加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