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都是農民種地不計算人工。可眼下,金氏粥鋪的老板金玉艷也開啟了這種模式,不但不計人工成本,連原材料成本也不計了。而這一切都是為了支持抗疫、奉獻愛心。
3月30日中午,金玉艷一家在為一線防疫人員制作免費餐食。
今年53歲的金老板是磐石市郊的環城村人。她在磐石經開區的龍泰書香苑小區開粥鋪已經有9年時間了。平時粥鋪營業時會雇兩個年輕人,加上金老板和兒子、兒媳,人手也就夠了。本輪疫情來襲后,雇員都放假了,粥店本該關門歇業才是最經濟的做法。但金老板偏偏動員全家忙上了。
金玉艷在為磐石市的一線抗疫人員制作免費餐食
為制作愛心餐食忙碌的金氏粥鋪一家人
3月4日那天早上,金氏粥鋪還在營業中。有做核酸檢測的工作人員到粥鋪買早餐。金玉艷當時就說:“買啥買,我自己也參加核酸檢測。你們挺辛苦的,就送你們了,想吃就來取。”打那天起,一直到3月30日,金氏粥鋪一直在免費給磐石市相關一線抗疫人員送餐,越送量越多,不但送早餐,還有晚餐。
3月29日晚,磐石下了大雪。金玉艷兒子開車帶著她給抗疫卡口工作人員送去了130多盤餃子。抗疫這20多天,他們已經包了5回餃子。其余的時候,晚餐是送餛飩。而以前正常營業時,他們是不經營晚餐的。正常工作時間是從早上三四點鐘到上午十點左右,然后就關店休息了。現在則是凌晨就起來忙,因為5點半就有一波到店里來取餐的,上午要忙到8點鐘才能歇一下。中午又開始配餡料,備晚餐。晚餐一般要送到晚上9點左右。
金氏粥鋪為一線抗疫工作人員送上了熱乎乎的小餛飩。
沒有了雇員,送餐的工作量還比以前大了。金玉艷就請哥哥和嫂子、妹妹和妹夫一起來幫忙。一大家人在粥鋪二樓打地鋪、睡沙發地堅持著工作。社區曾要給粥鋪支援幾位志愿者,但金玉艷謝絕了。一來,店里的人在后半夜一點半就要起來忙活,一般志愿者起不了這么早;二來,做面食這些入口的東西要特別衛生,不是知根知底的“成手”,她不放心。經營粥鋪這么多年,包子的餡料從來都是她自己調制的,就是講求個干凈。
金玉艷在給卡口工作人員送免費早餐
金玉艷10歲的孫子和7個月大的孫女也住在店里的二樓。義務送餐后,工作時間延長了,一大家子人只能輪流休息。大人們忙不過來時,孫子在上網課之余擔負起了照顧小妹妹的活計。
說到免費送餐的成本賬,金老板說她也沒算計過。后來經記者從米面油等方面一一打聽,她才估計了一下:一天大約要用去1.5袋面粉、30斤大米。肉是店里以前存的貨,那時價格也不貴。菜這塊的成本要高一些,再加上購入餐盒等,一天購入原材料這塊要用1000元左右吧。而正常營業時,一天的食材采購成本是六七百元。
每天貴出這三四百元成本,增加晚餐是原因之一,粥做得更稠了也是一個小因素。原來一天做粥僅用15斤米就夠了。現在考慮到防疫人員上廁所脫防護服不方便,特意為他們做了更稠的粥,還因此把配送的吸管改成了勺子。
3月30日早晨,天冷路滑。但金氏粥鋪的送餐車還是在6點半準時發出,將熱乎乎的粥和豆漿、包子等送到了在高速路口等卡點執班的工作人員手上。當天早上,他們免費送出了200多份粥、500多個包子、150多個饅頭和花卷,還有幾十杯豆漿等。至于自家拌的小咸菜那就不算數了。
已經堅持26天了,還要免費送餐到啥時候?金老板說:“疫情啥時完事,咱就啥時完事。”2020年那波抗疫時,她的義務送餐也進行了16天。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蘇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