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間,“菜籃子”是百姓生活的重中之重。為全力守護居民“菜籃子”,吉林市千方百計保民生,街道、社區(qū)、物流企業(yè)和志愿者等群體通力合作,用愛接力,確保“最后100米”配送到位。
“10號樓,下來領蔬菜包!”“間隔2米,領完不要逗留,請立即上樓”………
4月1日午后,家住吉林市松北二區(qū)10號樓三單元的鄭春艷聽到樓下志愿者的喇叭廣播,立即下樓。就在單元門前的小廣場,她和鄰居們在志愿者和社區(qū)人員的引導下,有序排隊、登記、領取,然后返回,全程不到10分鐘。
居民劉家宇是轄區(qū)居民,也是一名志愿者。打開新鮮的蔬菜包,她高興地說,居民不出小區(qū)就領到政府免費送來的蔬菜,心里既踏實又感動。
同時領到蔬菜的還有小區(qū)居民楊旭,除了辣椒、土豆、菜花、胡蘿卜、蒜苔、包心菜外,她還被蔬菜包中一張紙條上的留言感動到鼻子發(fā)酸:“遼吉一家,共克時艱。同氣連枝,共盼春來。千里馳援,物資不易。偶有破損,敬請諒解。”她這才知道這些蔬菜來自兄弟省份遼寧捐贈。回到家放下蔬菜包,她轉身下樓,立即申請并成為了蔬菜運送志愿者中的一員。
“特殊時期,有兄弟省的深情關愛,有志愿者的挺身而出,有社區(qū)人員的堅持,我們有信心把蔬菜送到每一戶居民家門口。”吉林市船營區(qū)大東街道松北二區(qū)社區(qū)書記林紅介紹,3月31日晚11點多,街道將蔬菜轉運到社區(qū),社區(qū)干部和下沉到社區(qū)的機關志愿者連夜卸車,一直奮戰(zhàn)到凌晨1點。
4月1日早7點,大家又利用電瓶車、“小三輪”和手推車,把蔬菜分發(fā)到各委,并發(fā)動所有志愿者進行蔬菜的分發(fā)。
一棟樓又一棟樓,到下午2點,近2200戶居民家全部及時領到了暖心的免費蔬菜。對于居家隔離和不便下樓的老人,社區(qū)人員和志愿者采取送菜到門口的方式,保障居民及時領到蔬菜。
“上門配送的工作最辛苦,他們被護目鏡、防護服、N95口罩和手套等防護裝備包裹得嚴嚴實實,喝口水都不方便。”林紅說,“但在配送時,能看見群眾接過菜時臉上的笑容,是每一名社區(qū)人員和志愿者最幸福的事。”
不可或缺的菜米油鹽醬醋茶中,升騰著濃濃的“煙火氣”。松北二區(qū)的“暖心100米”只是吉林市打通最后節(jié)點,保障群眾及時領到“暖心菜”的一個縮影。
小區(qū)疫情防控升級后,為做好蔬菜等民生物資的轉運工作,吉林市成立了由下沉干部、社區(qū)工作者、志愿者等組成的1000余支、近萬人的配送小分隊,積極為小區(qū)居民提供生活物資配送。吉林市各城區(qū)、開發(fā)區(qū)還分別開通“居民生活物資保供專線”,及時幫助有物資購買困難的居民解決問題。
在配送過程中,小分隊隊員還會收到居民群眾的一些“小任務”,如:有群眾希望他們幫忙帶一份生活垃圾到樓下……住戶的這些“小心愿”都一一實現了。
特殊時期下的江城居民們,在多方力量的支撐下心態(tài)逐漸放開,隨遇而安,靜候解封。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任勝章 劉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