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晚上6點半,兩輛從遼源來的貨車滿載著蔬菜,即將抵達位于長春凈月高新區的農博園。農博園工程部部長徐廣文帶著20多名工作人員在園區生活物資中轉站等待卸貨。短暫休息后,他們將迎來持續5個多小時的體力勞動。
從3月8日至今,徐廣文一直在單位辦公室打地鋪,他一路跟著每一項工作任務流轉,如同一塊沉默的磚石,把自己壘在抗疫的銅墻鐵壁里。
3月24日晚8點多,當第一批生活物資運抵時,徐廣文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緊張和壓力。那些日常里司空見慣的白菜、土豆,疫情之下牽動著無數家庭的生計和期盼。
經歷了短暫的忙亂后,徐廣文帶著大家迅速找準工作節奏,及時溝通信息,掐著點兒做準備,不浪費一分鐘,也不白消耗一分精力。貨車停穩后,消殺、卸貨、清點,一氣呵成。
經營部部長石文在長春農博園工作了大半輩子,還有一年就退休了。在他的記憶里,往年從3月中旬開始,正是農博園籌備夏季農博會的時候。育苗、改造場地,十幾屆農博會的籌備經歷早已形成一套輕車熟路的工作流程。新綠的秧苗翹首以待一場熱鬧的盛會,一切都是輕松愉快的。
而此刻此時,農博園6400平方米的溫室場館化身凈月高新區生活物資“大后方”。石文帶著100多名工人起早貪黑分揀、打包蔬菜。3個負責打包的工作小組流水作業,最快時一個小時能打包近1000份蔬菜,平均每天要送出5000份蔬菜包。高強度的工作,一穿就是大半天的防護服,早晚冷、中午熱的工作場地……每個蔬菜包背后,都承載著艱辛的勞作和不計得失的付出。
速度快,質量也不能低。石文堅持最樸素的道理:換位思考,誰家也不愿意收到質量不好的菜。他們盡力保全每個蔬菜包的“顏值”,搭配盡可能多的品類,希望給那些焦灼的心帶去一絲安慰。
從各地運來的蔬菜常常在晚上抵達,披星戴月成為徐廣文和工人們近一周來的工作常態。卸貨工作最短一次從晚上8點持續到凌晨2點,最長一次從晚上8點持續到第二天早上8點。卸貨的男工睡一覺,簡單休整一下,還要參與到蔬菜分揀、打包的工作中?!胺謷虬镔Y那邊女同志多,體力活還得男同志多支援。”徐廣文說。
徐廣文沒空和家里視頻,不知道3歲的小兒子有沒有嚷著找爸爸。每天搬運著成噸的蔬菜,他卻不知道自己家還有多少儲備,但他知道,家里人都能理解。
長春農博園黨總支書記張暉告訴記者,從3月24日至今,長春農博園已經中轉各地運達的生活物資近500噸。參與此項工作的人員全部采取封閉管理,每天進行兩次核酸檢測,同時有專人對物資進行檢驗檢測,確保每一包蔬菜都安全出發、暖心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