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一大早,長春市二道區東站街道十委社區十委大院自治委員會主任沈永華就來到供暖泵房巡查,隨著一批批居民購置的生活物資運送到大院門口,沈永華又是第一個趕到那里,對物資進行消殺。這只是他每天工作的一小部分。
“這次疫情開始到現在,大門的鑰匙一直在我這里,我辛苦點沒關系,必須要保障大家的安全。”話語簡單,但事情不簡單,無論幾點,只要有事,沈永華一定會第一時間趕到。
說起沈永華,長春市二道區東站街道十委社區的居民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大家都親切地稱他為老沈。10年來,這個居民自治的大院里充滿了歡聲笑語,這些都與自治委員會主任沈永華的付出分不開。
有著30年黨齡、今年已70歲的沈永華說,作為黨員就要起好帶動引領作用,老百姓才能把十委大院當成家,積極參與居民自治,為自己的家園扎牢防疫安全網。
疫情防控期間,十委大院僅保留了東綠安街的一個大門出入。在沈永華的帶動下,十委大院居民為核酸檢測點搭建起了一個臨時遮雨棚,一張小桌上擺著登記本、測溫槍、消毒液等必備用品。“我們沒有招募志愿者,街道社區都太需要人了,大院只有兩棟樓110戶居民,我們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做好防疫、檢測工作。”沈永華說。社區參與核酸檢測的工作人員實在有限,十委大院就充分發揮自治優勢,由居住在大院的退休醫護人員頂上,為居民開展核酸檢測。
沈永華心系大院里的大事小情。前幾天,大院里一位老人胃疼,沈永華知道后馬上詢問大院居民中誰家有藥。這里的居民特別團結,一家有事,大家都來幫忙,問題很快就解決了。沈永華還組織大院居民在做好自身防護的情況下,堅持每天兩次對大院進行消毒。
社區運輸防疫物資缺少車輛,鄰居李松泉就開著自家車義務幫忙;社區核酸檢測點多,十委大院就出人出車幫忙制作核酸檢測圍擋、布置核酸檢測點;還有人主動幫社區站好卡點崗、向居民宣傳防疫常識……面對疫情,沈永華和十委大院的居民堅定信心,疫情不退絕不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