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本輪疫情發生后,龍潭區烏拉街滿族鎮中心衛生院的婦科醫生李思穎緊急受命,從3月5日起至今,駐守在張老村,與另外一名醫護人員、兩名志愿者組成四人臨時工作小組,完成全村核酸檢測樣本集中采集,老幼病殘入戶采集,散戶入戶、居家隔離入戶、紅管入戶采集工作,日均采集核酸檢測樣本800余人次。
雨雪濕透衣服她仍堅持做完手中工作
3月5日接到支援任務后,李思穎匆匆離家,一件半袖套著件羽絨服就是她全部的行裝。沒想到吉林市連續多日的雨夾雪,氣溫驟降令人措手不及。
張老村和其他村屯一樣,都存在基礎防疫能力較薄弱的問題,集中采集核酸樣本時沒有遮蔽,風霜雨雪直接擊打在身上。為了不讓群眾在風雪里等太久,李思穎不敢喝水怕跑廁所,衣服逐漸被雨雪打濕,她仍堅持到給所有村民做完采樣,才回室內取暖,此時,雨水和雪水早已浸透羽絨服。
沒有多余的衣物可換,又要堅持工作,李思穎急中生智,抄起手邊的黃色塑料袋,剪了兩刀就套上了身。身邊的志愿者有擔心地問,“你這樣能行嗎?”李思穎卻笑說:“塑料袋能隔水,就不涼了。”說完她樂觀又出發了。
她用細心和溫情打動村民支持疫情防控
疫情之初,部分村民對疫情防控政策還不理解,覺得不能出門打工賺錢直接影響個人經濟收入。村里留守的老年人、重病患者很多,對于全民核酸、應檢盡檢的政策他們一開始不理解。
李思穎一方面耐心解釋,一方面用溫情來感動。她依舊每天早上七點準時開始進行采樣,在采集點,她有條不紊,麻利干脆。對于出行不便的老人或病人,她堅持不落一人,應檢盡檢。有一次,去一個大娘家,她確定人在家中后,敲門說明來意,但無人應門。李思穎就在風雪里隔著門窗做了大娘一個小時的思想工作,最終終于說通了大娘,采到了樣本,而李思穎的手指已經凍得發紅。
有人嫌取樣位置太深,造成惡心不適,她耐心解釋:“樣本一定要采到位,這是對您負責。村民們也被她的認真負責打動了。
在李思穎眼中,這些可愛的村民是最善良最淳樸的人,只要用真心真情與他們相處,一定能走進他們的心里。而如今,李思穎也真的成了父老鄉親們眼中“最可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