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我帶走,蔬菜水果放門口了,一會兒開門拿一下啊。”村民一聽聲音就知道,“老焦”又來送東西了,在這節骨眼上,多虧她了。
“老焦”叫焦緒琴,是磐石市松山鎮石門子村村民。她平時為人善良,是個熱心腸。這次疫情期間,她報名當志愿者,成了村里生活物資的“快遞員”。
村屯實施封閉式管理后,村民購買生活物資,需要通過線上指定商家下單,再由商家配送到村口卡點。焦緒琴怕村里人成群結對地去取貨,就在線上全程指揮,合理安排時間,讓每家按時段領取,確保村民之間“零接觸式”。
焦緒琴說:“一名合格的志愿者心里必須時刻裝著群眾。”村里有幾位老人腿腳不便,子女不在身邊,還不會用智能手機,買東西成了問題。她每天再忙,也不忘給老人們挨個打遍電話,詢問身體狀況、還要買點啥。有需要買的,她直接聯系商家下單,物資一到卡點,就立即親自為老人送去。
每次為村民送完一撥米面油菜,酸疼的胳膊都會提醒她一年前骨折的舊傷。但到了第二天,她又像沒事兒人似的,開始線上“敲門”:“張大爺,降壓藥是不是快沒了?”“李大娘,今天腿好點了嗎?”……那些被隔離的人家,哪家缺啥東西了,哪家要清理垃圾了,她都“門兒清”,從一盒藥到一桶油,不帶差事兒的。能把工作做到這個份兒,是因為她梳理匯總了全村4個屯、484人的戶口底冊,還有所有卡點值班人員明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