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3月初,新冠肺炎疫情陸續在我省多地蔓延。危急關頭,吉林大學第一醫院黨委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先后派出近1900人的醫療隊伍支援一線,數千名職工堅守醫院救治后方,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傳承和踐行著偉大的抗疫精神、白求恩精神,為抗擊疫情貢獻著智慧和力量。
靠前指揮 沉著應戰
疫情發生以來,吉大一院黨委緊密圍繞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兩大重點,團結帶領廣大黨員干部實干、苦干、真干,統籌協調做好疫情防控各項工作。
院黨委靠前指揮,沉著應戰。加強一線人員防疫物資、生活用品、飲食等保障工作,發揮吉大一院“搬家式救援”的傳統,先后多次送設備“上一線”,第一時間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在院黨委領導下,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出臺了30余項動態管理舉措,發布了系列倡議書,以提高全員防控意識、加強重點環節管理、加強黨組織在工作中的思想引領。
盡銳出戰 堅守陣地
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為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吉大一院黨委在一線抗疫的醫療隊中成立了5個臨時黨支部,全院90余個黨支部以黨建為引領,攻堅克難,青年黨員主動請纓,以實際行動為黨旗增輝添彩。
在臨時黨支部的領導下,吉大一院近1900名醫護人員組成的多支多學科醫療團隊夜以繼日地奮戰在8個方艙醫院,堅守在4個定點救治醫院;核酸檢驗檢測醫療隊、咽拭子標本采集醫療隊奮戰在吉林市、長春市多地;吉大一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和5輛特種車一個月內轉戰多地,參與方艙醫院建設、患者轉運、核酸檢測等多項任務。
醫療隊因人施策、端口前移,通過專業化分組、開展心理救助、提供暖心服務等方式對患者開展分級、分層、分區救治。成立重癥專區、兒科專區、孕產婦治療專區、老年病專區等多個專區,院內多位專家轉戰多地支援指導疫情防控工作。
沖鋒在前 凝心聚力
疫情面前,黨員干部沖鋒在前作表率。連日來,院領導身先士卒,支起行軍床,住在辦公室,與一線人員共奮戰。為打通急救生命線,院領導及有關部門負責人每日早晚班深入臨床一線,開展線上早晚班多學科交班,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現場集中解決,尤其對急診收治的患者入院情況進行及時、科學、綜合研判。每晚,院領導還帶隊例行檢查和夜巡,現場辦公。
在工作中,黨委書記呂國悅、院長劉彬及二部負責人高普均分別擔任3支救治醫療隊領隊,副院長李虹彥、鄔巍帶隊直沖一線。成立多個以老黨員、老專家帶隊的專家組,以青年骨干黨員為主的工作組,凝聚全院之力保障抗疫一線和醫院后方的優質醫療資源調配和患者救治。
保障服務 拓寬通道
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吉大一院黨委加強急診、門診、住院、檢查等區域準閉環管理。高度重視急、難、險、重患者的救治工作,嚴格落實首診負責制和急危重癥搶救制度,堅持“應收盡收”原則。連日來,急診接診數量居全省首位,承擔了全市醫療機構50%的院前急診急救任務。
為進一步破解急診空間嚴重不足問題,經院黨委實地考察、反復研討、科學研判,吉大一院創新性地開辟了“3+X”大急診綜合療區模式:在急診內科、急診外科、急診兒科各設立綜合療區,作為急診患者收治緩沖療區。該模式采用分層診療、分級救治原則,對患者進行個體化一人一方案治療。將既往二線轉診治療模式調整為三線轉診治療模式,設置“急診內、外、兒科”“各綜合療區”“專科治療”三層級,及時滿足患者就醫需求。
投入抗疫一線以來,吉大一院黨委和廣大黨員始終以實際行動筑牢堅不可摧的“紅色堡壘”,以忠誠奉獻詮釋著共產黨員的底色,在大戰大考中貢獻著無私無畏的醫者擔當,全心全意護佑人民生命健康安全,讓“白求恩精神”傳人的風采在吉林大地處處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