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申,58歲,擁有36年黨齡,是長春市紅旗街道富錦社區第三黨支部書記,也是富錦小區9號摟的樓棟長。多年來,一直在義務工作者的路上默默奉獻的他,更是一位抗疫“老將”。早在2020年武漢疫情爆發時,他和老伴就作為志愿者前往武漢。2022年3月,他再次投入到我省的疫情防控工作隊伍中。
自3月8日,他便化身“大白”加入志愿者的隊伍中,每天忙忙碌碌地奔波在抗疫一線。工作中搶在前面的永遠是他,組織居民開展核酸檢測、提著小喇叭深入居民區開展宣傳、幫助社區懸掛條幅張貼海報、在微信群里發布各類信息,每項工作,他都處理得井井有條,他用付出換來了居民的信服。
陳慶申協助居民掃碼
工作中,他眼里是要解決的問題,手里是干不完的活。全員檢測核酸時,最怕的是交叉感染,如何解決人員密集問題,就成了重中之重。想要大家排隊時保持好間距,怎么做最有效?陳慶申決定在地上做標識,于是他找來警示貼,每隔兩米粘貼一條警示線,這樣大家就能一目了然地站在合適的位置。
陳慶坤提醒排隊居民保持安全距離
排隊規范了,又來了發放檢測試劑盒的新任務。因為轄區內沒有電梯的樓棟居多,試劑盒又需派發到每家每戶,志愿者們開始挑戰爬樓梯。他告訴記者:“這個防護服它不透氣啊,再一爬樓,渾身都是汗。我負責的這一片,最高的8層樓,還有7層,6層的。最多的一次,我發了20個單元門。”遇到不會使用試劑盒的老人,他還要講解使用方法。陳慶申說:“爬完幾個單元門后,滿頭都是汗,有些年輕的孩子說,讓我坐下歇會,我都告訴他們,我年輕的時候可是野戰軍。”轄區的居民和志愿者們,紛紛稱贊陳慶申的體力和毅力。每每講到此,他都會自豪地介紹:“我18歲參軍服役野戰軍,連續3年帶領全班在軍事比賽中獲得第一名,被團通報嘉獎2次,記三等功1次。”
陳慶申在卡點吃午飯
這么多年,陳慶申始終保留著軍人的作風。他告訴記者:“我本身有一個卡點志愿者的崗位,這個活相對輕松,只要有流動志愿者能替我,我就騰出時間去幫社區工作,那里比較缺人。最近大家普遍缺菜啊、水果啊、尤其是缺藥的,都是要緊的事。”富錦社區,因為商戶居多,人員比較復雜。個別居民家里沒有做飯的條件,他們只需要如方便面、面包、香腸之類的速食。“買不著咋整,我就把自己的送給他們。一般的食材他們也用不上,不能看他們餓著啊。”
陳慶申一口外地口音,談起祖籍他告訴記者:“我祖籍是山東周城的,我媳婦是吉林人,退伍后我就跟媳婦來了吉林。30多年了,雖然說是第二個故鄉,但我發現這邊人寬厚善良,所以我就拿這兒當家了。”目前,陳慶申剛幫富錦社區忙完居民返鄉春耕的工作,又再次投入到居民生活用品的保障工作中。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憶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