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清晨5時,劉小爽在統一封閉管理的寢室醒來,起床、洗漱、早餐過后,坐上校車來到了位于吉大一院梅河口分院的集合點。這是他從梅河口姜家街學校的一名“95后”青年教師,化身為馳援長春防疫工作的“大白”,往返兩地的第10天。
昨晚10時才回到住地的隊員們,已經把“上車就補覺”當成了重要的“回血”方式。兩個半小時的車程,大巴車上非常安靜。
9時剛過,大巴車駛進新立城服務區停穩,劉小爽和隊員們全體下車到洗手間,這是今天結束工作前的最后一次如廁。返回車上,劉小爽一邊聽車長分配當天工作任務,一邊換好了防護服,準備開始新一天的忙碌。
9時40分,大巴車停在長春經開區六合社區。劉小爽作為組長,集合本小組3名隊員,并迅速和社區工作人員對接完畢。今天的任務是上門核酸采樣,劉小爽熟練地將一個醫療廢棄物包裝袋,改造成一個可以掛在身上的“背包”,一天中產生的醫療廢棄物都由他“包攬在身”。今天是10混1采樣,預計需要50個試劑管,劉小爽裝好55個試劑管拎在手中。
一名消殺隊員開路,社區登記人員、采樣人員、劉小爽3人緊隨其后。消殺完成后,敲門、登記、采樣……劉小爽接過采樣棉簽,在適當位置折斷,蓋好試劑盒蓋,防止樣本外泄。一系列操作完成后,消殺隊員再次消殺,居民關門。劉小爽帶領隊員們走向下一戶居民家,循環往復。昨天的防護服尺碼偏小,身材高大的劉小爽穿了一天后,脖頸僵硬酸痛,今天貼了膏藥緩解了不少。
接近中午12時,陽光正好,劉小爽負責的這一組已經完成了兩棟樓的核酸采樣工作,在陽光里短暫地休整。“大家配合越來越默契,效率也越來越高!”
很多人不知道:4月3日凌晨5時奔赴長春抗疫一線后,他連續工作至午夜,完成本組任務外又去支援其他組,直到次日清晨才結束,共完成700余人的核酸采集工作。4月5日,他已經完成了本小組的工作后,又接到上級命令,去支援其它車組到嘉興社區的一棟公寓樓進行核酸采集。到達現場得知,該公寓樓剛剛檢測出陽性人員。原本執行該任務的工作人員還在工作,就只剩下這棟公寓樓未檢。來不及多想,劉小爽帶領小組成員率先進入重點公寓樓開始進行檢測,其他組成員在他的帶動下也隨后進入,最終圓滿完成了這次任務。隨后的幾天支援工作中,劉小爽依然早出晚歸地忙碌著沖在最前面,沒有一次掉隊。
“不好意思,請您大點聲!”下午的工作中,劉小爽總是以這句話開頭,原來這幾天他的中耳炎有點發作,加之穿上防護服后聽力也受到了一定限制。一層層爬樓、一次次的“掰管”、收集好醫療廢棄物……今天他的小組已經爬了20多個單元。
下午4時40分,今天的計劃任務完成了。在登上返程大巴前,劉小爽脫掉了穿了一天的防護服,換上一套新防護服,在車上再次進入“上車就補覺”的“回血”模式。
晚上7時30分,大巴車停在早上的集合點,劉小爽下車再轉乘回封閉點的班車。回到住處,消殺、洗漱、喝上近10個小時來的第一口水、吃上第一口飯,然后抓緊時間上床休息,為了明天的馳援工作準備好體力。到目前,劉小爽到過花園路派出所、長春經開區六合社區、嘉興社區和新開河小區、澳海東方一號小區等,協助醫護人員采集核酸2900人次,其中有感染風險的單人單管241人次。
“大家都很辛苦,但都沒一句怨言。我希望疫情快點過去,我們的學校能早日開學,我要告訴學生們這段時間里我們所做的工作,還有我看到的長春市民貼在家門上那些表達感激之情的文字。希望他們長大以后,成長為在國家和人民遇到困難時義無反顧、挺身而出的人,我要給學生們做好榜樣!”在談到自己疫情結束后的愿望時,劉小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