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每天步行2萬步,18層樓挨家挨戶排查做核酸情況;
他,每天爬樓25棟,對每一樓道、地面、墻角、單元門、電梯轎廂、按鈕等進行全面噴殺消毒;
她,每天裝卸蔬菜包1600多份,“跑腿送菜”忙不停,20多天連軸轉;
他,始終落實閉環管理,和隊友把20000多份幸福訂單,裝進業主的菜籃子、果盤子、米袋子、肉案子和藥箱子……
他們——是四平市華宇城小區1萬余名居民的“暖大白”,更是閃爍在小區疫情防控一線的“志愿紅”,正是有了他們,才有了華宇城小區管轄的4個園區,155棟樓,6426戶的安定和祥和!
構建立體式防控體系——筑牢小區“銅墻鐵壁”
小區不僅是居民生活的基本單元,也是基層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而打贏疫情防控這場阻擊戰,關鍵在末梢,成敗看基層。
4月15日,記者來到華宇城二期小區作戰單元,一張張疫情防控網格作戰圖格外醒目:小區管控工作流程圖、疫情防控消殺工作流程圖、全員核酸檢測流程圖、生活物資保障工作流程圖、特殊群體關愛工作流程圖……
“我們把疫情防控責任目標全部集中在這張社區疫情防控指揮體系框架圖中,搭建起立體式工作架構,真正實現園區內布網、網中有格、格中定人,確保無縫隙、全覆蓋、無死角。用志愿服務撐起靜態管理期間的民生保障?!鄙砑嬷驹刚呱矸莸娜A宇社區書記郝亙介紹,社區指揮中心由第一書記、第二書記和社區書記組成,小區作戰單元分別由社區工作人員、市區下沉干部、民警、物業人員和幸福匯志愿者組成。
在華宇小區的每個小區作戰單元,我們看到,這里都建有臨時黨支部,把下沉黨員干部編入臨時黨支部,建立黨員突擊隊、劃分黨員責任區、設立黨員先鋒崗。推行“工作體系扁平化、基層基礎網格化、服務居民便捷化”工作法,突出組織引領、黨員帶頭、多元參與、人人盡責,筑牢了疫情防控的“銅墻鐵壁”。
而“小區作戰單元”的作用尤為凸顯:詳細掌握小區內卡點、樓棟分布情況,監督指導卡點值守人員按照疫情防控標準要求,全天24小時對卡點出入人員、車輛進行檢查登記,嚴格落實小區管控相關要求,組織小區核酸檢測相關工作,負責各樓棟疫情防控、生活物資保供,關心關愛老弱病殘孕及特殊群體,協調解決藥品配送、入院就診等問題。
在疫情面前,黨委就是“定盤星”,是群眾最大的依靠。華宇集團黨委發出號召,集團各事業部領導和機關干部就地轉身成為抗疫志愿者,全體黨員干部迅速投身疫情防控這場硬戰——而“志愿紅”已然成為華宇小區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你看,志愿者魏丹,在門崗配合物業查驗電子通行證和吉祥碼一站就是一整天,每天步行2萬多步敲門18層挨家挨戶登記排查做核酸;志愿者王墨,每天爬樓25棟1350戶,對樓道、地面、墻角、單元門、電梯轎廂、按鈕等進行全面噴殺消毒;志愿者董利祥,負責園區4個門崗、222個單元,每天維護核酸檢測秩序和檢查環境消殺,在辦公室沙發上熬了22天……
筑同心、暖人心。如果溫暖有顏色,那一定是志愿紅!
物資保供“智能”配送——“你的‘幸福訂單’到了!”
連日來,華宇城二期小區作戰單元指揮長張慧通過手機微信,時刻關注樓棟微信群的動態。哪個區域通知核酸檢測、哪一住戶需要物資配送、哪一家有困難急需解決……在這些微信群里一目了然,可以第一時間安排人手上門服務。
疫情吃緊,防控吃勁,保供是重中之重!
華宇業主一站式生活場景服務平臺“幸福匯APP”全面上線啟動。靜態管控期間,結合政府蔬菜包配送,滿足業主米、面、油、水果、雞蛋、牛奶等及時供應,并設有維修、代繳水電費等便民關愛服務。
從3月30日晚,一場史無前例的“物資保供會戰”全面打響。經由“業主微信群接龍下單、幸福匯APP商城點單+集中采購送貨+物業分揀至園區各棟樓+管家物業志愿者分發”無接觸生活物資購買配送閉環流程,菜品及時送到居民家門口。
華宇小區員工及志愿者,吃住在崗位上,落實閉環管理。他們默默堅守,把20000多份幸福訂單,裝進了業主的菜籃子、果盤子、米袋子、肉案子。
“蔬菜包”“水果包”“糧油包”“肉品包”“蛋奶包”“調料包”……在華宇城雙億超市,土豆、圓蔥、大白菜等,用手提兜扎成一袋袋,你傳我、我傳他,依次送達。
“您好,我是幸福匯的,您是8棟1單元501?咱們那個蔬菜包到了,請您戴好口罩到單元門口領取?!毙腋R志愿者趙宏瑾深情地說:“今天的蔬菜包有25斤,真的很重,但一想到他們將成為居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就覺得成就感滿滿。”
太多平凡的人,上演著不平凡的故事,而每一個故事的背后,又分明在為“志愿紅”不斷上色——
常本晶,每天裝卸蔬菜包1600多單,不叫一聲苦、不喊一聲累;鄒亮,每天步行2萬多步,成為護航市民“菜籃子”的快遞小哥;暴美玲,跑腿送菜忙不停,20多天連軸轉;王明,每天叮當敲門350戶,渴了也不敢喝一口水……正是有了華宇城小區所有志愿者們舍小家,顧大家,把崗位當成家的具體行動——華宇小區居民們的“幸福訂單”才“簽收”得那樣及時且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