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障疫情防控期間居民生活物資供應,長春市汽開區經過對疫情形勢與市場供應情況的充分研判,開通綠新農貿批發市場,試點二級批發市場經營,“盤活”全區小超市。自4月7日試點開展至今,綠新農貿大市場已安全營業11天,累計實現蔬菜、水果銷售運送600余噸,糧油、干調配送達300余噸,共計近1000噸。
本輪疫情來臨前,綠新農貿市場共有商戶83家,其中34家為批發業務經營商,每日可提供總計240余噸各類食品,且居于核心位置、輻射周邊帶動力強。但鑒于農貿市場人員、物資往來頻繁區域,病毒傳播風險要相對高于居住區。因此,如何讓農貿市場安全運轉,成為必須審慎研判的問題。
長春市汽開區居民保供專班多次前往現場調研并召開專題工作會,及時尋求市級指導,經過小組研究再討論與緊急跨區學習調研,最終將方案調整為“四段分立(二級批發商、批發商到小超市、小超市到小區門口、小區門口到居民)、各負其責、無疫銜接、規范運行”。在發揮市場配置資源優勢的同時,由政府參與把控中間流通的重要環節,為百姓食品安全兜底。
為保證批發市場試點防控安全,長春市汽開區居民保供專班重新選擇一處空場地,滿足倉儲力強、轉運便利等條件,同時制定了嚴格的防疫計劃:所有入庫貨物必須進行采樣檢測,當天早6時前將樣本封裝于密封袋,專人專車運至檢測機構,等待結果顯示陰性方能入庫;二是每天必須做好3次環境與物品消殺,協調遼源消殺團隊,調派4臺專業消殺霧炮機開展全方位消殺工作,每日完成消殺場所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三是所有人員及車輛嚴格管理,市場內實行人員閉環管理,每天抗原、核酸“雙采雙測”,補充中藥干預,并需穿戴齊備防護用品才可進入,人員及車輛出入必須登記消殺,建立臺賬,詳細登記出入時間,同時要求做到“司機不下車,人員無接觸”。
試點運營至今,綠新農貿市場供應品類從最初單一的蔬菜,逐步增加了糧油、干調、水果、豆制品和肉類等多樣性食品供應,目前正在逐步開放各類業戶,積極拓展供應新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