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是戰場;人民有需要,我們黨員就該先上。”這是來自天津的志愿者鞏建亮的心里話。他是中國航空服務保障(天津)有限公司二級技能專家,疫情期間任吉林市經開區九站街道盛業社區盛業小區臨時黨支部書記、陽光志愿者服務隊三組組長。
今年2月,鞏建亮到航空工業吉航公司出差,正趕上疫情,他第一時間向所租住的盛業社區報到。他說:“我是黨員,也是退伍軍人,你們需不需要志愿者,我能立刻上崗,愿意關鍵時刻為居民做點事。”就這樣,他加入了社區的志愿者隊伍,成為社區陽光志愿者服務隊三組組長。
在一線做志愿服務過程中,由于他服務的小區是封控小區,有部分居民正處于居家隔離狀態,所以進行核酸檢測時負責掃碼的人手非常緊缺。“急難險重任務請交給我!”鞏建亮主動請纓,負責檢測點的核酸檢測掃碼和入戶單采掃碼工作,同時,他還帶領志愿者服務隊的隊員們負責完成上門回收居家隔離和居家監測人員生活垃圾以及送菜、送藥等工作。面對風險,鞏建亮和他的小伙伴們都堅持了下來,沒有畏懼,更沒有退縮。“因為我們的身后是所有的居民,更是沉甸甸的責任,我們不能退!”他堅定地說。
鞏建亮任盛業小區臨時黨支部書記以來,發動小區黨員積極投身疫情防控一線,建立黨員突擊隊,推動形成“亮身份、比貢獻”的積極氛圍,幫助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突擊隊員王繼幺得知一位轉運居民因腿部有傷無法行走時,便主動把他從一樓背到五樓家中,這位居民的妻子含淚鞠躬,連連說著“感謝”。黨員志愿者姜軍卓得知小區一個三口之家,父母確診,家中只剩下一個6歲的孩子時,他便主動承擔起孩子的一日三餐,每天給孩子送飯,教孩子怎么關水、電等獨立生活的技能,怕孩子晚上有事,他每天在門口等孩子睡著了才回家。
轉運的確診人員一般會把使用過的生活用品扔掉,他和隊員們每天就像搬家一樣,幫助清理垃圾。許多隊員樓上樓下地跑,厚厚的防護服密不透風,又累又熱,隊員們都有過嘔吐的經歷,但誰也沒有一句怨言,反而邊干活邊勸慰這些居民。鞏建亮說:“確診人員本來就承受著精神和身體的雙重壓力,更應該通過志愿服務讓他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正是他和隊員們這些細致貼心的舉動和他們身穿防護服在樓宇間忙碌的身影,讓小區居民感受到了安全感。
“生活物資供應也是我們志愿服的務一大項。”鞏建亮說。水果、蔬菜、糧油、面粉,小區內指定供應,訂貨派送。對于困難戶,鞏建亮帶著志愿者每天將愛心水果和蔬菜送到他們手中。一聲聲“謝謝”“辛苦啦”讓汗流浹背的他們瞬間消除了疲憊。一個多月的朝夕相處,也讓小區居民對鞏建亮的印象深刻,大家都說,“他是咱們小區的自家人”,看到他又在忙,總會心疼地勸他歇一會,拿出洗好的水果給他送過去。
疫情之下,“志愿者”意味著擔當,意味著責任,也意味著風險。當有人問鞏建亮害不害怕時,他說:“我也有過擔心和害怕,但我是黨員,也是退伍軍人,在最艱難、最危險的時刻就要沖鋒在前,為人民服務。”鞏建亮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這些天里,他一個人為社區居民入戶發放核酸試劑盒及N95口罩共計3072人次,核酸檢測掃碼共計10288人次,入戶單采掃碼共計96戶/次,帶領組員為居民送藥、送菜、清理垃圾共計2380戶/次,為孤寡老人送免費菜共計290戶/次,幫助居民心理疏導和幫扶12人/次。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馬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