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最難忘的是與小區20戶獨居老人們的相處時光。能為他們解決難題,我的心情特別暢快。”與記者交談,邵迎迎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話。
就職于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吉林省委員會的邵迎迎,雖然只有39歲,卻是有著14年黨齡的黨員。長春市未采取全面管控前,她就一直在單位所在支部下沉社區參加志愿活動。小區管控后,她便在居住地所在的長春新區香灣社區參加志愿服務,跟大多數志愿者一樣,參與核酸檢測、物資配送、小區巡邏等日常工作。
產生照顧獨居老人的想法,緣于一次偶然事件。有一天,邵迎迎在維護核酸檢測秩序時,一位身體有殘疾的中年人摔倒在她旁邊。邵迎迎把他扶起后才發現,他身邊還有一位坐著輪椅的老人,是他的母親。這個場景讓邵迎迎聯想到,小區內應該還有一些生活有困難的居民。她馬上向社區申請,承擔起照顧小區內的獨居老人任務。通過走訪了解發現,類似情況的居民一共有20戶。
由于多數老人對智能手機操作不熟,接龍買菜、微信付款、查看核酸檢測通知等操作,在老人們那里都是很大的難題。有一位老人由于不會購買蔬菜包,吃了好幾天醬油泡飯;有基礎病的老人無法外出,導致藥品短缺等等。根據了解到的情況,細心的邵迎迎特意制作了獨居老人服務工作表,包括老人的姓名、住址、電話以及所需生活用品清單、價格。
自此,每天她在做好發放檢測試劑盒、運送生活物資等日常工作后,就開始對這20戶獨居老人進行逐戶走訪。小區靜態管理的數十天里,她的走訪從未間斷過。她還聯系小區內的理發師為老人們理發;給老人送去自己做的小糕點;抽空和老人們聊聊家常,對個別老人進行心理疏導,緩解疫情帶來的焦慮……老人們把她當作親人、當作依靠。采訪中,她總是謙虛地說:“我做的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兒。”但正是這些小事兒,讓獨居老人不再孤獨,從容度過了這段特殊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