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市南關區曙光街道電力社區,有居民5300余人,轄區內多為居住密度高、住戶年齡大的開放式老小區。“疫情防控之下,開放式小區工作難做,老小區工作更難做,而我們社區只有不到20位工作人員,面臨人手不足的難題。”社區工作人員陳程程告訴記者,隨著近300名黨員干部、居民志愿者陸續下沉社區,電力社區的抗疫戰線上有了新生力量。
趙勇和趙英博是電力社區抗疫一線的一對“父子兵”,父親趙勇是吉林省司法廳的一名黨員,兒子趙英博是吉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的學生。面對疫情,父子二人積極配合電力社區網格長徐敏完成協調卡口管控、核酸檢測、發放抗原自測試劑盒等工作,攜手并肩、始終奮戰在抗疫最前線。
叢妍和王清泉是吉林省聯通公司的青年黨員,疫情發生后,兩人主動請纓加入社區疫情防控志愿者隊伍,為進行核酸檢測的居民掃碼登記和維護現場秩序。他們不懼危險,不怕困難,主動學習掃碼登記流程,把最有風險的工作留給自己,積極配合社區的防疫調度。
抗疫一線還有很多“鏗鏘玫瑰”。徐敏作為電力社區網格長,既當監督員,又當戰斗員;志愿者吳丹鳳是銘家房產員工,朱玉濤是兒童公園員工,劉曉彬是省直機關第三幼兒園的老師,王子萍是哈爾濱廣廈學院的在校學生,五位女將“迎風”而上,彰顯“巾幗不讓須眉”的風采。在乍暖還寒的時節,社區志愿者協助網格內的老年人手工填報個人信息、掃碼,每次核酸檢測工作都要在外面站上幾個小時、甚至十幾個小時。為解決戶外陽光下掃碼困難的問題,她們還用紙殼箱制作了掃碼擋光盒,加快了志愿者掃碼速度,減少了居民戶外排隊時間。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面對疫情,他們卻自亮身份、勇敢擔當,在抗疫一線匯聚起同心戰“疫”的磅礴力量,守護了社區居民的平安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