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1年如一日,行走在村落鄉路;他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服務在轄區百姓身邊。他,就是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范、全國公安機關成績突出個人、通化邊境管理支隊麻線邊境派出所副所長王鐵映。
集安市麻線鄉上活龍村委會門前,有一塊印著“王鐵映社區警務室”的金色牌匾,這是2014年由省公安廳授予建立的同名警務室。
走進警務室,不足20平方米的屋子,一張辦公桌上“不起眼”地擺放著一本破邊的《走訪日記》和一張手繪地圖。2011年,王鐵映到上活龍村從事責任區管理工作,為了盡快熟悉環境,他手繪了這張地圖。“這張圖只有我能看懂,是我探索走訪工作的鑰匙。”帶著這把“鑰匙”,王鐵映的身影忙碌在上活龍村386戶1016名群眾之間。
2014年,全省派出所基礎業務比武競賽中,王鐵映轄區人口熟悉率100%,獲評業務標兵,他提出的“三必到三結合”走訪工作法也被廣為推廣。11年間,他累計走訪1.2萬余戶次、3萬余人次,填寫走訪本10余本,采集居民基礎信息3.5萬余條,處置各類矛盾糾紛100余起。
在王鐵映心里,人民群眾的事就是天大的事。2020年的一天,70多歲的周某患小腦萎縮腿部截肢,不慎摔倒后無法起身。接警后,王鐵映帶隊火速趕往現場,發現房屋門窗反鎖,由于時間較長,老人講話氣息已十分微弱。危機時刻,王鐵映當機立斷,破窗入室,他和同事合力將老人送往醫院救治,老人成功脫險。
社會穩定、人民富裕一直是王鐵映工作的方向和目標。2020年6月,我省邊境地區首個“義警工作站”掛牌成立,這是王鐵映立足“百萬警進千萬家”活動牽頭建立的一支警企民協作“快速反應、全線設防”的邊境警務志愿隊伍,民警+輔警+義警“三警”群防聯控模式也隨之運行。
“‘三警’模式是我一直在探索的課題,輔警和義警都是村里人,轄區環境熟,群眾基礎好,對我們管邊控邊和調處糾紛起到了‘橋梁’作用。”王鐵映介紹道。
聯合邊境踏查160余次,協助采集各類基礎信息4萬余條,獲取破案線索20余條,調解糾紛60余起,矛盾化解率達95%以上……這一串串數據,是社會化警務力量在黨政軍警民“五位一體”合力治邊戰略中交出的合格“答卷”。
2021年4月29日,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通過審議,王鐵映敏銳地察覺到“法律支撐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機遇。他針對轄區地處偏遠、群眾法律意識薄弱、法治信息渠道相對閉塞的實際,積極協調通化師范學院鄉村振興學院,在6月1日該法施行當天,與麻線邊境派出所共同舉行“法律服務鄉村振興聯建簽約儀式”,建立起“鄉村振興法律咨詢室”,為轄區群眾免費提供法律咨詢,填補了當地專業法律服務的空白。
今年6月1日這一天,是“鄉村振興法律咨詢室”成立一周年的日子,王鐵映拿起警務工作包,再次走進轄區,開始一個人的駐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