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需要打造特色化的農業全產業鏈,建立健全農民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機制,形成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作為一種創新形態,農村產業融合重在通過產業聯動、體制機制創新等方式,跨界優化資金、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配置。延伸產業鏈條,完善利益機制,發展新型業態,是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和服務體系的必然要求,是培育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有效途徑和重要手段。
注重主體創新。促進農村產業融合旨在打破農村一二三產業相互分割的狀態,形成一二三產業融合、各類主體共生的產業生態,要致力于解決創新主體數量少、融合層次低、要素活力不足問題,切實讓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過程成為資金、人才和技術等要素優化組合的過程,農業跨界融合、跨區域聯合、跨產業結合的過程。發揮主體創新的基礎性作用至關重要,必須讓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主體以其先進的經營理念、規范的運行模式、科學的管理方式成為引導力量。要多措并舉,提升主體發展效能,增加數量,提升質量,培育龍頭,更好地讓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為主的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主體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進程。一是堅持分類施策,增加數量和擴大規模。立足不同主體、聚焦不同發展階段、區分不同組織模式、針對不同運行方式,實施分類指導,因需施策,加大培育力度。二是提升發展質量,改善經營和增加效益。立足改善管理服務、升級運營模式,提高組織化程度,將現代化運營理念融入到主體建設當中,促進主體走上品質化、專業化、特色化發展道路,不斷提高經營收益,帶動廣大農戶分享更多產業融合效益。三是拓展發展空間,實現功能和體現價值。在集合農戶土地、資金、勞動力要素等基礎上,積極鼓勵不同類型主體之間的聯合,拓展新的合作領域,發揮規模效應。四是壯大領軍型主體發展能力,積聚動能和融合發展。發揮其生產效率高、市場銜接能力強、組織化水平高的優勢,引領帶動其他主體和吸納普通農戶融入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進程。
注重模式創新。農業與工業、商貿、文旅、物流、信息等現代產業要素正在加速融合,需要探索新的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和利益聯結模式,讓“農業+”融合業態更加豐富多元。一方面,要探索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模式創新。秉持多元化的理念,擺脫傳統固化思維,以“農業+”為基礎單元,以加工流通帶動直供直銷、會員農業等融合,以功能拓展帶動農業與文旅、教育、康養等交叉重組滲透融合,以信息技術帶動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智慧農業發展,不斷提升休閑農業、體驗農業、創意農業影響力和覆蓋面。要秉持差異化理念,充分考慮本地資源稟賦、經濟社會及自然條件差異,以“一村一品”為基礎,發展以差異化、特色化為特征的產業融合模式。另一方面,要探索利益聯結的模式創新。激勵農村產業融合主體通過“訂單收購+分紅”“保底收益+按股分紅”“土地租金+務工工資+返利分紅”等多種方式,與普通農戶形成更密切聯結,探索形成長效、公平的利益分配機制,讓農戶分享更多產業融合發展效益。構建分工明確、優勢互補、互利共贏、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實現發展共建、利益共享。
注重制度創新。促進資源要素融合滲透、優化配置,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密切各主體利益關系,讓農民共享發展成果,每一方面的工作都離不開制度創新推動。要通過制定完善的制度優化頂層設計,不斷激活土地、資金、人才等要素活力。一是要激活土地要素活力,讓農村土地流轉更加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二是要激活資金要素活力,在持續豐富融資渠道、優化金融業務、拓展金融產品的基礎上,建立健全激勵、約束、補償機制,引導社會資本流向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領域,探索開發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保險新產品。三是要激活勞動力要素活力,著力以科學務實的制度性安排解決專業化人才需求的瓶頸制約,為農村產業融合持續注入人才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