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高鐵基礎設施段長白山高鐵綜合維修車間,負責維護白敦高鐵的工電供基礎設施。在這個平均年齡只有34歲的車間里,三十歲以下的職工占比達到70%,更有19名“零零后”去年剛剛走出大學校園,來到高鐵信號工、接觸網工的工作崗位上。
高鐵信號工、接觸網工是高鐵基礎設施維修的兩個中堅工種。信號工主要負責維修養護全線星羅棋布的轉轍機、軌道電路、應答器等信號設備,這些設備關系著小到一盞信號燈的操作、大到列車走向和速度的控制,成千上萬根纖毫如發的連接線共同構成了高鐵神經網絡,是中國高鐵核心技術的結晶之一。而接觸網工作為電纜上的“高空舞者”,肩負著確保高鐵列車正常供電、通行無阻的使命,在6米乃至更高的空中進行作業,是他們的工作日常。
如今,近一年的時間過去了,當這群“零零后”回首過去的三百多個日夜,不禁感嘆這條森林高鐵給他們帶來的成長。
白敦高鐵全線開通前的“最后一戰”,是他們的“入路第一課”,扎實的現場教學為他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21年9月,19名“零零后”職工來到車間報到。此時,白敦高鐵正在進行著最后階段的驗收工作,全車間從黨政正職到普通職工,每個人都負責一段設備,每周都要徒步檢查、一寸一寸地確認設備狀態良好。因此,現場就成了這19名“零零后”入路的第一個課堂。盡管師傅們的教學方式各有不同,但共同點都是沒有教材、沒有教案。每天的教學內容、典型問題都是在實際操作中的具體問題,應急處置、病害處理也都是師傅第一時間現場教學。在這樣扎實的培養下,“零零后”們飛速成長。2022年初,接觸網工區的14名新職工順利通過了接觸網二級安全考試,可以和師傅一起登桿作業。
零下30℃的嚴寒和三十厘米厚的積雪,教會了他們高鐵人的堅韌。去年12月24日,白敦高鐵全線正式投入運營后,整個長白山區最寒冷的冬季也隨之到來。低溫、暴雪、動輒數個小時的現場作業,用最快的速度褪去了這群青年人臉上的稚氣。每逢降雪,他們凌晨便坐上動檢車出發,哪里積雪沒過線路,就在哪里停車,一鍬一鍬鏟出供列車通行的道路。零下35℃的低溫天氣,他們和師傅一樣,每天都要連續進行四個小時以上的高空作業,每次作業結束后,連貼身的內衣都徹底被寒風打透,他們說,“剛回來時,手伸進冰箱里都感覺暖和。”
風急雨驟,只有親身走入大雨傾盆的山澗,才能理解師傅們“夜不能寐”的擔當。隨著6月初沈陽局集團公司管內進入主汛期,長白山區的雨也越發頻繁。起初,年輕的他們還不理解“防洪”這兩個字的深刻意義,直到他們第一次和師傅走進模糊的雨簾,第一次為了確認設備狀態走上幾個小時的山路,第一次站在雨里用望遠鏡遠眺接觸網后才明白,原來每一場大雨的背后,都意味著嚴陣以待。在和師傅進行了三次雨后巡檢后,“零零后”職工李思陽不禁感慨:“真正入路后,我才明白為什么當時老師說鐵路是‘以天氣為令’。暴雨來了,師傅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設備怎么樣”“會不會跳閘”“該怎么去巡檢”這些問題,這種近乎于本能反應的責任感,是我在師傅身上學習到的最寶貴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