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萬物榮華。穿越疫情陰霾,蓬勃的發展動能在吉林大地奔涌。
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有效推進穩增長各項措施,工業經濟運行逐漸向好。數據顯示,6月我省工業經濟增長實現反彈,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3%,比5月回升11.2個百分點,增速比當期全國平均水平高2.4個百分點,增速居全國第13位。
一串串數字,躍動著強大發展活力,盡顯我省重點產業中流砥柱本色,也讓6月成為一個不平凡的月份——
6月,在中國一汽引領下,全省汽車產業加速擺脫疫情影響,產業增速大幅提升,全省汽車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3%,比5月份回升32.4個百分點,持續鞏固“風景這邊獨好”的發展態勢。
今年上半年,中國一汽全體干部職工“大干六十天、打贏上半年”,盡最大可能搶回疫情造成的損失。一汽紅旗蔚山、繁榮兩大工廠率先復產滿產超產,各大主機廠全面發力。6月,一汽紅旗銷量同比增長92%;一汽解放市場份額攀升至27.2%;一汽大眾銷量同比增長45.5%……中國一汽總體經營全面恢復正常,并處于行業領先位置。
7月15日至24日,第19屆中國(長春)國際汽車博覽會舉行。展會期間,共銷售車輛30705臺,成交額63.33億元,參觀人數達到61.8萬,以更直觀的方式展現了為我省汽車產業加速恢復態勢。
6月,我省石化產業行業增加值增長26.1%,增速比上月提升36個百分點。同時,一個個重大項目持續推進,向更高端產業鏈地位發起沖擊。
江城吉林,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公司轉型升級項目激戰正酣。項目總投資近340億元,將新建120萬噸/年乙烯、60萬噸/年ABS等21套煉油化工裝置,改造9套裝置,是“十四五”以來國家批準的首個大型石化項目。
7月5日,國家碳纖維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吉林化纖6萬噸碳纖維項目在吉林市啟動。項目布局碳絲產業園、碳/碳復合材料產業園、汽車輕量化制品產業園等六大產業園區和碳纖維及復合材料公共服務平臺。其中吉林化纖6萬噸碳纖維項目總投資103億元,將建設18條自主研發的智能化碳絲生產線,形成年產6萬噸碳纖維生產能力。
6月,全省裝備制造業(包含信息產業)增加值增長35.3%,拉動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6個百分點。城市軌道交通設備、航空航天設備和電機設備制造業成為拉動高速增長的主要動力。
5月5日10時38分,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吉林一號”寬幅01C星、高分03D27~33星等8顆衛星發射升空。至此,“吉林一號”在軌衛星數量增至54顆。在長光衛星引領帶動下,依托“星載一體化”“機載一體化”等核心關鍵技術,從衛星、無人機研發與生產到提供遙感信息服務的完整產業鏈得以形成,帶動300余家上游企業和數百家下游企業的發展。
7月11日,中車松原新能源產業基地項目裝備產業園產品正式下線,布局整機、葉片、塔筒、發電機、儲能設備、電氣設備、智能運維等產業。建成后可形成年產800臺整機、800套塔筒、800套葉片、800臺發電機的產能,為松原市、吉林省乃至東北三省風電產業提供設備保障。
6月,全省信息產業增加值實現增長達1.03倍,拉動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9個百分點,對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貢獻率達到30.0%。
大陸汽車電子(長春)有限公司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也是世界500強公司之一——德國大陸集團在長春的研發和生產基地,致力于汽車電子零部件的研發生產。年初疫情防控期間,大陸汽車電子凈月工廠堅持全封閉連續生產,完成銷售收入10億元,一季度產值同比增長17%,目前仍保持良好發展態勢。
據介紹,“十四五”期間,隨著大陸汽車電子凈月工廠二期項目的順利落位投產,大陸集團將把更多的生產研發業務投放在凈月工廠,屆時預計實現營業收入100-150億元。
重點產業迸發蓬勃活力,為全省穩經濟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以長久而強勁的引擎推動吉林振興發展。
原標題:6月份我省工業經濟增長實現反彈,汽車、石化、裝備制造和信息等產業較快回升——重點產業顯砥柱本色
作者:吉林日報記者 華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