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疫情形勢嚴峻復雜。黨中央明確要求:“疫情要防住、 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
吉林日報今起開設“疫情要防住 經濟要穩住 發展要安全”專欄,重點報道全省各地各部門積極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委要求,堅持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兩手抓,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影響的具體做法和實際成效,進一步凝聚思想共識,激發奮進力量,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吉林精彩篇章。
全市規上工業總體呈現出重點企業生產形勢持續向好、七大產業恢復形勢持續向好、區域板塊運行形勢持續向好的“三好”運行態勢;中國中鐵吉林區域總部基地項目、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一汽解放傳動事業部車橋基地、長春國際汽車城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等項目建設穩步推進;長春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正式獲批建設,世界最大口徑碳化硅單體反射鏡研制成功,全市產業創新能力大幅提升……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
長春這座奮進的城市,全面貫徹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緊緊圍繞省委提出的“止跌、回升、增長”目標任務,在這個豐收的季節里,不斷為人民美好生活保駕護航,為經濟社會進步擂鼓助威,所獲頗豐。
“穩”——聚焦工業夯實發展硬支撐
當前,長春正處在加快經濟復蘇、推動振興發展率先突破的關鍵階段,把穩工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動工業企業開足馬力、加快發展成為全市重中之重的工作。
1-7月份,全市工業七大產業中,除農產品加工業同上半年持平外,其余六大產業均呈快速恢復態勢;開發區、城區、縣域三大板塊復蘇勢頭強勁……長春工業經濟發展底蘊猶存,長春一手穩定汽車、高端裝備制造等重點產業,一手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新材料、光電信息等新增長點,全市工業戰線多措并舉,最大限度挖掘增量、遏制減量,加快實現“止跌、回升、增長”目標。
抓龍頭、促增長。繼續堅持服務一汽、長客“高層周對接、一線天天碰”工作機制,繼續堅持正常事項高效辦、急難險重破格辦,省、市、區攜手,推動一汽、長客及重點供應鏈企業搶抓機遇、放量生產。
抓服務、促增長。常態化開展“服務企業”專項行動,高效快捷解決企業發展難題,努力推動全市1331戶規上工業企業、537戶億元企業、88戶10億元企業開足馬力、釋放產能。
抓責任、促增長。扎實開展全市工業百日奮戰攻堅行動,17位市級領導帶隊深入17個作戰單位一線,現場辦公紓難解困,壓緊壓實各作戰單位穩增長主體責任,為全市工業增長提供保障。
抓項目、促增長。發揮“1311”重點產業鏈鏈長制、工業項目秘書制等系列穩增長、促發展機制作用,全力推動全市390項5000萬元以上重點工業項目快建設、快竣工、快投產;全力推動富賽汽車電子、玲瓏輪胎、百克生物等170個重點項目投產達效。
抓指導、促增長。服務指導企業規范化落實《長春市工業企業常態化疫情防控指導手冊》,努力防疫情、保生產、穩運行。服務指導企業履行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全力保障人員安全、場所安全、生產安全,維護安全穩定環境。
“強”——緊盯項目推動發展強引擎
從機器轟鳴的產業園區,到各具亮點的城市綜合體;從拔地而起的現代化工廠,到智能尖端的創新科技孵化器,長春大地隨處可見火熱的建設場景。
作為經濟發展的主引擎、硬抓手,長春始終將項目建設當作經濟發展的重要工作來抓,既做到量的累積,也實現質的提升,并依托全市項目中心與項目建設專班,加大項目服務力度,全市上下一盤棋,搶抓建設“黃金期”,按下項目建設“快進鍵”,推動各項目早投產早達效。
“項目目前正在進行主體施工,預計2024年10月竣工。”位于長春新區北湖科技開發區的長春智能光谷產業園項目負責人表示,他們將加大投入,把進度搶回來,確保項目建設按既定目標任務推進。年初以來,長春新區緊盯在建項目工程進度,開展精準服務,全力解決項目單位遇到的各類困難和問題。
“一期工程交付時間為今年年末,我們共同努力,力爭保質保量完成工期。”同樣對于工程整體進度充滿信心的還有豪邦集團工程副總經理程云鵬,公司負責建設的豪邦錦上項目,目前已完成項目一期工程外立面工作,室內精裝修也已完成50%以上。長春市南關區采取項目中心、項目專班、領導包保等多種推進模式,全面推動項目建設進程。
“目前項目正在進行主體結構施工,地上主體結構施工平均12層,地上二次結構砌筑完成30%,精裝修即將進場穿插施工,年底實現暖封閉及室內精裝修計劃目標。預計2023年6月30日投入運營,項目建成后可居住1767戶。”寬城區鐵北二路租賃住房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如今,寬城區持續推進項目建設,努力通過集中攻堅行動,確保全區項目周周有進展、月月有成效。
8月28日,長春市九臺區11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27億元,涵蓋工業、農業、民生等多個領域,既有新興產業鏈上的項目,也有現代服務業項目;既有補鏈延鏈強鏈的骨干項目,也有配套服務的優質項目。
城區、縣區、開發區,全市上下一盤棋,緊盯項目建設,緊盯全年投資增長目標,落實重大項目包保服務等機制,推動在建項目快建設、快投產、快見效,跑出項目建設加速度。
“新”——著眼科創加快發展軟實力
自復工復產以來,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吉林省科英激光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就在連軸轉。公司生產的激光醫療器械產品全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現有的十幾種產品市場銷量一直供不應求,新產品則更加亮眼。“我們的產品已經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介紹起自家產品,企業董事長朱延生很自豪,更讓他自豪的是在科技創新引領下企業的發展速度。
獲評“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后,科英激光就收到了實打實的扶持。長春市實施的“專精特新”“3168”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工程,將企業納入親清政企關系服務群進行包保,不僅從政策解讀、融資指導等方面全力護航,還幫助企業建立創新平臺,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
長春始終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致力抓戰略、抓規劃、抓政策、抓服務,不斷推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
如今,國內首臺商用12英寸全自動晶圓探針臺研制成功,“地殼一號”創造亞洲國家大陸科學鉆井紀錄,“吉林一號”衛星在軌運行54顆且數量還在增加,一系列重大原創成果在長春相繼問世的同時,全市產業創新能力也實現大幅提升。一汽集團形成了以長春為總部的全球化研發布局,中車長客“復興號”智能動車組技術水平邁入世界前列,華為研究院、固態電池協同創新平臺等一批產學研創新聯盟持續壯大,長光衛星成為東北唯一“獨角獸”企業。
創新正成為這座城市最鮮明的底色和時代最強音。在市第十四次黨代會上,長春繪出了建設科技創新城的發展目標,以長春新區、經開區為龍頭,依托北湖、經開、高新三片區打造“科創大走廊”,以科技賦能“光谷”“藥谷”“車谷”“農谷”“數谷”建設,建設1個千億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和1個千億級光電信息產業集群。
藍圖已經繪就,長春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帶動作用,聚焦區域創新中心、科技創新城建設,加快把長春打造成為國內重要的創新策源地、人才集聚地、雙創示范地,推動創新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
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一幅穩經濟、促發展的壯美畫卷正在長春大地徐徐展開……
原標題:踏平坎坷成大道——長春加快實現“止跌、回升、增長”任務目標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