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實現創新社區治理、加強基層建設的工作目標,遼源市龍山區建立業委會聯席會工作制度,通過“試點成型、全域推動”的工作方式,探索創新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途徑、辦法和載體,牢牢掌握社區居委會、小區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這“三駕馬車”,提升社區自治水平。
深化黨建引領,激發“內生動力”。健全組織制度,研究制定《龍山區關于實施業委會聯席會工作機制的實施方案》《龍山區業委會聯席會測評反饋制度》等指導性文件,通過開展全覆蓋測評,建立業委會規范化檢查的測評清單等工作方式,壓實責任,細化任務,推動業委會規范履職,全面增強高位統籌與監管能力;筑牢組織框架。以社區為單位,將全區116個已成立業委會的小區分成17個塊區,同步建立業委會聯席會平臺17個,形成“社區黨委引領—聯席會平臺主導—業委會成員參與”的組織架構;同時,吸收現有業主委員會聯合會成員,建立相關章程和組織架構;強化組織培訓。由區委組織部牽頭,聯合住建、司法等相關職能單位,組織在物業管理、法律法規方面業務能力較強的工作人員對業主委員會聯席會會員進行專項培訓5次,讓業委會成員了解國家法律,政策,熟悉本身的責任、義務,學習調處小區矛盾糾紛的原則、方法,從而提升整體的管理能力。
資源共駐共建,凝聚“共治合力”。龍山區積極構建“共建單位+業委會聯席會+小區黨支部+雙‘三長’”的四級聯動機制,在推動業委會聯席會的基礎上并行組建小區黨支部,推動在職黨員進小區,實現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全區5687名雙“三長”負責對接了解居民需求事項,業委會聯席會與44家共建單位、小區黨支部共同搭建平臺,統籌幫扶力量,匯聚服務資源。
營造“德治”氛圍,由業委會聯席會主導,利用小區室內外場地等閑置空間,完善道德宣傳陣地建設,成立85支鄰里互助黨員志愿服務隊,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提供醫療、治安等“5+X”服務,同時,以“凝聚力工程”為載體,以“居民夜話”“樓棟單元議事會”等形式,組織居民群眾共商小區事務,共辦治理難點問題132件,營造了“大家的事大家議、大家的事大家辦”的良好氛圍。
提升“自治”效能,聚焦居民實際問題和難點訴求,強化居民“主人翁”意識,通過業委會聯席會定期召開業主代表會議,整理解決小區治理突出問題,形成共商共議共決的小區治理新格局。今年以來應居民訴求,設立“老書記工作室”11個,打造文體活動室65個,培育群眾團體和志愿服務隊34支,其中“義務巡河隊”“環境小分隊”“居民調解員”成為基層治理的先鋒模范。
提高服務水平,強化“治理能力”。推行試點帶動。針對個別業委會主體責任意識不強這一情況,龍山區將新興街道東藝社區作為首家試點單位,由社區黨委牽頭,將社區所屬12家業委會納入成員單位,建立“1+4+N”會議制度,即每年開展一次集體大會、分季度召開四次主要負責人交流會、不定期召開重點問題推進會片區分會。通過業務培訓和經驗交流,提升業務能力,避免了業委會“當家不做主”的現象。
創新工作方式。由各社區黨委向業主委員會成員單位派駐聯席會工作指導員,將各業委會黨員匯聚在一起,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實現社區治理有序、健康發展。同時,推進各業委會建立聯席會工作手冊、聯席會問題清單,實現成果運用的聯通,提高工作效率,全面優化業委會力量。截至目前,全區共通過業委會聯席會解決消防安全隱患、違章建筑、新老物業交替、小區改造、供水供暖等重難點問題1381個。
搭建學習平臺。在召開聯席會議的基礎上,組織開展“業委會交流沙龍”2期,邀請現有業主委員會的成員、各社區紅色物業主要負責人等參加,共話小區治理難點,共享治理經驗、破解治理難題,共同營造小區事務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圍,提升業委會成員的工作能力。針對街道、社區主要負責人定期舉辦“走出去、尋亮點”活動3次,通過參觀域內外優秀物業服務小區,吸收先進管理理念,實現業主委員會聯席會“強聯強,強幫弱”的工作目標,提高開拓創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