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年輪,十年一記;浩浩山城,光輝巨變。
黨的十八大以來,通化在踐行新發展理念中奔跑向前,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非凡成就。
這十年,咬定青山不放松,通化綠色發展底色靚麗。
將貫徹新發展理念作為推動綠色轉型、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道路指引,通化市布局生態戰略,厚植綠色沃土,堅持生態立市,走出了一條彰顯特色優勢的綠色發展之路。
舒展綠美山城今日畫卷,“通化藍”輝映“生態綠”,“生態+”賦能高質量發展,城市“顏值”“氣質”全面提升,經濟“體格”“體質”持續壯大,群眾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秀美之地,孕育佳釀醇香。通宣 攝
綠色發展 生態賦能
秋日山城,滿目盡是動人的生態畫卷。
漫步渾江兩岸,風和景明,江水浩淼;行走群山之間,層林染秋,詩意如畫。抬頭遠望,生態之城山水相依,驚艷雙眼……
十年間,執生態之筆,走綠色發展之路,通化市高質量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協同共進,嘹亮的新時代綠色暢想曲響徹一江兩岸。
綠,是通化發展的底色。
森林覆蓋率達67.3%,“綠色立體寶庫”名不虛傳;
13個國控斷面水質均值全部達到Ⅲ類水體及以上,優良水體比例達到100%;
全年空氣優良天數為349天,優良比例達到95.9%,實現連續6年提升……
成績的背后,凝聚著黨的十八大以來通化保護生態環境的決心和干勁。
堅持生態立市,推動綠色發展,通化市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增強城市發展后勁、實現綠色崛起的重中之重,步履穩健。
筑牢綠色屏障,以打造東北東部林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為契機,加快建設東北國家儲備林、長白山林下中藥材、長白山森林康養和生態旅游、長白山林業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應用等示范基地,釋放林業發展活力。
創造宜居生態,通化堅持生產、生活、生態“三生相融”,堅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攻堅戰”。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全國美麗山水城市”“最美中國旅游城市”“新時代·中國最美生態宜居名城”“新時代·中國最美綠水青山生態名城”“國家森林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國家園林城市”……
一張張熠熠生輝的燙金名片,正是對通化用心呵護生態的褒獎和佐證。
“棲居在有林有溪、山水環抱的城市里,幸福!”
如今,打開通化人的“朋友圈”,以“精致城市”理念高標準打造生態之地,從城市到鄉村,移步換景、景美如畫,生態美帶來“幸福+”。
佟佳江旅游度假區、江南公園、倚江園、楓趣園等提升“一江兩岸”風貌和功能;街頭游園、城市綠地幽靜雅致,百姓推窗見綠、出門進園;徜徉于休閑步道,讓人聽蟲鳴鳥叫,靜享清新空氣……
手握“綠色名片”,通化這座生態之城,綠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銀山“成色”更足。
靈草沐甘露,山參果紅時。本報記者 隋二龍 攝
醫藥名城 參酒飄香
書寫非凡十年振興答卷,通化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綠色”蝶變精彩上演,“綠水青山”煥活“金山銀山”。
迎來醫藥“智造”大時代,千億級醫藥產業集群正在崛起。
十年間,國藥、步長等國內知名醫藥企業相繼落戶通化,修正、東寶、萬通、金馬進入中國醫藥行業最具影響力名單。聚力促轉型、調結構,實施醫藥健康產業發展壯大工程,95個醫藥健康產業項目竣工,醫藥制造業占全市工業比重達35.7%。
推動中藥現代化、生物藥規模化、化學藥集約化發展,投資220億元的國家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投資42億元的醫藥化工園區等126個重點項目,全省醫藥制造業核心區、醫藥健康產業樣板、國家醫藥健康名城的建設愿景即將成為現實。
產業快進,科技為先。成功舉辦6屆長白山國際醫藥健康產業發展論壇,專家云集、建言獻策,搭建起通化醫藥健康產業“大腦”。
智庫“上線”,碩果斐然。全市推動“新心損三項聯合檢測試劑”,甘精、門冬胰島素,關黃母顆粒,國家1.1類化藥琥珀八氫氨吖啶片等10個科技成果落地轉化、10個中藥大品種二次開發、7個化學藥完成一致性評價。東寶藥業5個產品中標國家胰島素集采。通化5個藥材基地被認定為我省道地藥材科技示范基地,總數位居全省第一。
“藥濟天下,酒香萬家”。葡萄酒城——通化,名揚四海。成功舉辦6屆冰葡萄酒節,持續夯實城市品牌,“北冰紅”“威代爾”等葡萄酒系列產品獲國際國內多項金獎,鴨綠江河谷成為中國頂級冰葡萄酒產區……
小葡萄,大產業。通化市圍繞“產區建設、標準種植、營銷推廣、精品酒莊、科技創新、品牌創建”6項重點工作打造產業集群,發展葡萄酒企業55戶,山葡萄種植基地1.14萬畝。截至今年8月,葡萄產業實現產值1.83億元,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產值1億元,同比增長3.7%,產業正煥發出勃勃生機。
人參作為通化特色產業,2021年實現產值300億元,驚艷了人們的目光。
在通化,450戶人參加工企業開發涵蓋了藥品、保健品、食品、化妝品、生物制品等5大系列人參相關產品800多個品種。全市建設的以非林地人參交易為主的通化快大人參交易市場和以林下參交易為主的中國·清河(澳洋)野山參國際交易中心,已成為全國人參交易集聚區。
十年間,持續推進產業創新、動能培育,通化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努力打造“世界參都”,把通化建設成全球人參產品集散中心、國際人參文旅康養中心、世界人參高新技術產業示范中心的發展戰略已經確立。
萬峰通化滑雪度假區。姜澤吉 攝
蓄力薄發 冰雪生“金”
十年間冰雪運動和冰雪產業蓬勃發展,讓地處“白色經濟帶”上的山城通化熠熠生輝。
放眼這座冰雪資源稟賦、文化底蘊深厚、文旅產品特色鮮明的城市,發展冰雪產業有基礎、有特色、有潛力,文旅產業的綠色轉型正煥發新生,催化冰雪生“金”。
強化核心冰雪項目,通化市按照文化、旅游、體育等8個方面,培育打造冰雪旅游、文化旅游“新地標”,加快建設市本級核心區域重點文化旅游項目、開發龍頭文旅產品,提升旅游公共服務承載能力。
上個雪季,全市開放運營的萬峰滑雪場、上龍頭雪村、千葉湖景區、通化縣康養谷、柳河青龍山滑雪場等冰雪旅游景區景點共計接待游客近60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突破8000萬元。
“在通化,足不出戶就能體驗冰雪激情?!薄靶轮袊谝蛔呱交﹫鲇辛诵旅玻腔l燒友’的天堂?!薄艾F在雪道更多、更寬,運力設備更快,能舉辦更多比賽、承接更多游客。”去年12月18日萬峰滑雪場投入使用后,無論是家鄉的老中青三代滑雪明星、域內外滑雪運動愛好者,還是雪場的建設運營者,都對通化的冰雪運動和產業發展信心十足。
打造吉林“冰雪新地標”,通化市融入吉林冰雪產業“一心、三廊、兩區、兩環線、多節點”空間布局,以推動冰雪旅游、冰雪運動、冰雪文化和冰雪裝備加快發展為主線,全力促進冰雪產業晉位升級。
深耕冰雪,孜孜不倦。十年來,通化市開展的主題冰雪旅游季系列活動,豐富了全市冰雪旅游產品。飛雪沖浪——林海徒步穿越、雪舞天地——雪地足球等多項主題活動和舞臺話劇《白山紅雪》、20余萬字長篇報告文學《冰雪伊甸園》等充分展示通化冰雪文化歷史的文藝作品,以及“燃情冰雪·健康通化”大眾滑雪比賽等活動,推動全民上冰雪,拉動文旅消費,最大限度提升了冰雪產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構建以冰雪旅游、冰雪運動、冰雪文化為核心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冰雪通化”之花已炫彩綻放。
生態通化,逐夢而行……
圖片為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