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黨媒聯動,共度二十大時光。
吉林、云南、內蒙古、遼寧、黑龍江、廣西、西藏、新疆8個邊疆省區主流媒體共同開展“我在邊疆望北京”大型聯動全媒體報道活動,運用文字、照片、視頻等形式多樣的融媒體產品,生動講述邊疆地區改革發展的故事和各族群眾身邊的變化,反映邊疆各族人民喜迎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的喜悅心情與共謀發展的實際行動。
今天,吉林日報、云南日報記者共同為您講述吉林和云南兩省依托各自的區位優勢,在合作與共贏中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的故事。
吉林省與俄羅斯、朝鮮比鄰而居。
花開香三鄰,笑語傳三邦。
歐亞風情在此交融。
云南省和緬甸、老撾、越南山水相依。
彼此情無限,共飲一江水。
置身白山松水間,作為內陸省份的吉林省,是“一帶一路”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而今,吉林省對外開放步伐穩健,向歐洲和太平洋伸展的陸海新通道正在建立,對外開放新格局正在形成。
云南省是中國面向南亞東南亞和環印度洋地區開放的大通道,地處“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交會點。當前,云南正成為加大國內市場與南亞東南亞國際市場之間的戰略紐帶、“大循環、雙循環”的重要支撐,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打造對外開放大通道
破解內陸開放制約
吉林和云南
正在形成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
“高鐵通了,游客多了,延吉的開放發展,讓我發現家鄉也有不錯的機會。”2020年上半年,在外地工作多年的楊世超選擇回到延吉,接手父母經營了18年的文具店,并將小店上線至外賣平臺。2015年9月20日,被譽為“東北最美高鐵”的長琿城際鐵路開通運營,帶動了文旅產業的加速發展,成為人們美好幸福生活的現實依托。現在,楊世超店里每天接近一半的訂單來自新用戶,大多數人是外地游客,生意紅紅火火,36歲的延吉人楊世超找到了事業的第二春。
“過去從景洪坐客車到昆明差不多要10個小時,現在坐高鐵最快只要3小時。”從事茶葉銷售、經常往返于昆明與景洪的何女士說,2021年12月3日中老鐵路通車后,她就乘“復興號”班列出行。安全、綠色、高效、便捷的中老鐵路列車,已經成為沿線民眾出行的首選。
大通道內暢外聯
在造福沿線百姓的同時
滿載擔當與希望
跨越千山萬水
講述著合作與共贏的開放故事
滿載貨物的“長琿歐”班列緩緩駛出琿春鐵路口岸,經琿春鐵路口岸出境,穿過俄羅斯駛向歐洲,帶去商品、溝通貿易、帶來發展……
今天的吉林,“長滿歐”“長琿歐”中歐班列穩步運行,通化國際內陸港務區吞吐量突破1100萬噸。對外貿易、實際利用外資均創歷史新高,“一帶一路”向北開放重要窗口作用更加凸顯。
2022年8月30日11時,滿載1200多噸化肥的首趟中老鐵路“一單制”貨物列車從王家營西集裝箱中心站駛出,經鐵路、公路兩種運輸方式,完成從中國昆明到老撾萬象的跨境運輸。位于中國(云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昆明片區的王家營西集裝箱中心站是中老鐵路國際貨物列車起點站,承擔著云南路網約70%的中老國際貨運發送量。
中老鐵路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載體,不僅打通了東南亞腹地,為中國與老撾、泰國、柬埔寨等國架設起便捷的陸運新通道,同時帶動沿線地區經濟駛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古有“絲綢之路”
連接東西
今有“鋼鐵駝隊”
橫貫亞歐
站在地圖前,吉林高標準建設對外開放通道的成果具體可感:以白松長通至遼寧(丹東港、營口港、大連港)大通道、長吉琿大通道為“人字形”通道布局,銜接“長滿歐”,內聯外擴、通江達海,促進吉林與東北亞區域相連、與歐洲連通,與環渤海、京津冀對接。
俯瞰云嶺大地,“七出省五出境”高速公路網基本形成、“八出省五出境”鐵路網不斷延伸、“兩網絡一樞紐”航空網加快推進、“兩出省三出境”水路網持續拓展、外聯內暢的綜合運輸大通道加快形成。
提升開放水平
一個重要途徑就是
打造功能強大的外貿平臺
勝友齊聚,嘉賓云集——
成功舉辦13屆的中國——東北亞博覽會,已經成為東北亞各國政府間對話交流的重要渠道、東北亞區域經貿合作的重要平臺,推動中國東北地區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窗口。
中國—南亞博覽會,是國家面向西南開放,加強與南亞、東南亞、西亞及其他國家和地區全面交流合作的新平臺。2013年以來,參展參會國家(地區)從42個增加至89個,參展企業從1200家增加至4216家,境外企業占比從不足20%增加至53%。云南克服疫情影響成功舉辦2020“永不落幕的南博會”在線展和2021商洽會在線展,南博會數字化平臺累計注冊商家3.4萬余戶。
看合作區活力——
作為國家級開發區,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范區面向東北亞乃至更大范圍開展國際合作,將吉林的機遇與世界共享。
中老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作為國家級跨境經濟合作區之一,地處中老鐵路、昆曼公路及老撾南北公路關鍵節點。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RCEP的生效和中老鐵路開通運營,兩地聯動發展將使這里成為面向南亞、東南亞拓展市場的理想起點。
感口岸變化——
琿春市地處中國、俄羅斯、朝鮮三國交界處,曾面臨深處內陸、交通不暢的發展難題。開放發展為琿春市帶來了新機遇,近年來,琿春市積極構建“鐵路串點、水路連線、公路接面”的“大通道”格局,推動口岸經濟蓬勃發展,而今的琿春市已逐漸成為吉林省對外開放的前沿。
位于云南省最南端的磨憨鎮,與老撾山水相連。磨憨口岸是我國通向老撾最重要的國家級口岸和通往東南亞最便捷的陸路通道。1992年3月國務院批準磨憨口岸為國家一類口岸;1993年12月中老兩國磨憨—磨丁國際口岸正式開通;2015年8月31日中老兩國簽署《中老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建設共同總體方案》;今年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昆明市托管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磨憨鎮共同建設國際口岸城市的決策部署。
吉林和云南
依托各自的區位優勢
各有所長又不謀而合
在吉林省,以長春市和吉林市為直接腹地,以延邊地區為開放前沿,以琿春為開放窗口,各地協同發展,一批創新發展平臺相繼設立,形成了點狀、線狀、面狀的分層級發展格局。
在云南省,中國(云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推進順利,滇中新區和瑞麗、勐臘(磨憨)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加快建設,邊(跨)境經濟合作區不斷發展,昆明、德宏、紅河3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相繼獲批。推動省、市、州協同打造磨憨國際口岸城市,讓昆明成為全國唯一擁有“邊境線”的省會城市。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
民相親在于心相通
對外開放既需要經濟合作
也需要真情交流和民心共振
“我有兩個家,一個在俄羅斯,一個在中國。”俄羅斯姑娘塔尼亞在中俄邊境小城——吉林省琿春市擔任外教多年,已經深深地愛上了這里。塔尼亞說,琿春的人文和自然環境帶給自己輕松的感覺,這讓她萌生了長期在中國定居的想法。
“如果沒有‘阿咖梭’警官,很多矛盾可能會釀成嚴重后果。”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經商20多年的緬籍商人吳定明,曾20余次帶著緬籍人員到德宏州隴川縣公安局“阿咖梭”警官辦公室求助。“阿咖梭”是緬語,意為朗朗乾坤、天下太平。吳定明口中的“阿咖梭”警官,不僅是隴川縣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隊民警秦萬坤的名字,更代表著中緬邊境線上24小時“待機”、用心用情服務緬籍人員、守護邊境和諧的中國警察隊伍。
民心相通
是最基礎、最堅實、最持久的互聯互通
在科威特、薩摩亞,吉林援外醫療隊留下一支支“帶不走的醫療隊”,幫助受援國提升整體醫療水平;在老撾、緬甸等國家,云南“光明行”“愛心行”等公益醫療活動為當地民眾帶來光明,重燃對生活的希望。
疫情阻隔腳步
卻阻隔不斷人們
渴望到異國他鄉旅游的心情
待疫情散去
在吉林的冰天雪地上
感受一次速度與激情
在云南的綠水青山中
體驗濃郁的邊疆風情
風起“云”涌
生“吉”勃勃
以大開放促進大發展
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
云南
在祖國的西南邊陲
吉林
在祖國的東北中部
內連外通 共望北京
黨的光輝照邊疆,邊疆人民心向黨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陶連飛 云南日報記者 黃佳倫 陳創業 郭星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