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100名護士一直堅守在長春市通源方艙醫院,除了對患者日常醫學護理外,她們還承擔搬運物資、倒垃圾、環境消殺等任務。這些姑娘們被稱為方艙里“女子尖刀隊”。
“3月15日,我們進入方艙醫院,當時全院報名的護士有700多人,來方艙醫院的只有100人,都是各科室骨干,技術強,經驗也豐富,所以大家管我們叫‘女子尖刀隊’”。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神經外科護士長屈沖對記者說。
據了解,這支女子‘尖刀隊’很多人都有援鄂經歷,吉林大學護士長屈沖就是當時武漢“金銀潭醫院五朵金花”之一。
“昨天你核酸檢測已經轉陰了,那你就有出院希望了。”屈沖對一位患者說。
記者了解到,這里收治的都是輕癥患者,康復并不困難,但對于有基礎疾病的患者,這支骨干隊伍的作用就能發揮出來了。
“一會量個心率,看看心率怎么樣。”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心內科護士王晶如是說。
鐘大爺患有高血壓,王晶就給他安排低鹽、低脂飲食計劃,還經常陪他聊天,緩解他的緊張情緒。
“一定少吃主食,多活動。”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心內分泌科護士嚴晗如是說。
王阿姨患有糖尿病,嚴晗每天定時給她監測血糖,還制定了專門飲食和運動方案。
在方艙醫院,每名護士負責60多名患者,6個小時不吃不喝、不上廁所,馬不停蹄,口干舌燥。
這位幫患者哄孩子的護士叫郝瑞,這都是母愛的延伸,她年僅6歲的孩子和婆婆不幸感染,在其他方艙醫院進行救治,她一個人常常偷偷抹眼淚。
“因為我們是女兒、是媽媽、是妻子,更是白衣天使、白衣戰士。”要離開方艙醫院時,護士郝瑞對記者說。其實很多人都有難處,只是不愿意說出來。
作者: 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畢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