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強,朝陽區環境衛生管理中心業務檢查人員,1995年參加工作,1997年調入朝陽區運輸處。疫情期間,為保障一線環衛工人作業安全,消除保潔員內心的緊張心理,他每天早早就深入封控區收集涉疫生活垃圾,為保潔員演示操作流程、講解消殺技巧,在他的鼓勵和示范下,保潔員內心的恐懼逐漸消散。同時他還要兼職檢查、和協調工作,到各個隔離賓館、救治醫院、核酸檢測點位周邊,督促保潔員做好個人防護工作。
“手套要戴到袖口上面,垃圾千萬不能用手碰,這可不是鬧著玩的。”語重心長的勸導里,凝聚著呂強對保潔員的關心與愛護。在工作上他是細心的,也是執著的,只有跑更多的點位他才安心,“每每看過保潔員的艱辛,我的內心都有觸動,這些觸動就是我行動的動力。”
疫情期間他每天跑遍8個街道辦事處的保潔區域,發現建筑垃圾及時協調環衛中心機械化中隊做好清運,晚上要確保援吉醫療隊駐地酒店的生活垃圾及時清運。面包和礦泉水就是他的午餐。在他的眼里總是有活,他也總是閑不下來,20多年的奔波讓他早已把朝陽區的大街小巷熟記于胸,成為同事口中的“活地圖”。
走在抗疫一線的不僅有呂強自己,還有他的愛人齊川。齊川是自由大路社區的網格長,疫情來襲,齊川每天5點就從家出發,穿戴上防護服后,她和同事們仿佛練就了分身術,一會在核酸檢測現場信息錄入,一會為隔離人員日常供應物資,一會又忙著防疫物資搬運……齊川已經守在社區50余天,呂強也在單位堅守一個多月。
長春實現社會面清零后,為確保環境衛生整潔,呂強徒步到各巷道庭院內檢查樓道、露臺和雨搭內的雜物。由于大風天氣較多,呂強細心的做好公廁、中轉站等環衛設施的消防用電安全檢查,同時督促各中隊精細化清理綠化帶、樹池內殘留的垃圾雜物及漂浮物
作者: 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茗